主题: 风度翩翩两院士(西迁七十年我们的记忆之二)

  • 千手观音
楼主回复
  • 阅读:1374
  • 回复:4
  • 发表于:2009/7/4 23:37:23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湄潭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风度翩翩两院士

 

谢学锦和张友尚是这次邀请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学锦是勘查地球化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上海人。194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化学系。张友尚曾担任生化所副所长,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在瑞士、澳大利亚等高等工学院和研究所担任客座教授、科学顾问、访问教授等职,湖南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

两位院士都已八十多岁,却精神矍铄,风度意气均不减当年。在浙大西迁湄潭办学七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他们都讲述了当年浙大西迁湄潭时的经历。

记者采访谢学锦院士时,这位在研究地球化学填图的理论与方法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说得最多的还是湄潭。他说自己大学一年级是在湄潭永兴读的,先学习物理,后改学化学,由于参加学生运动,成绩不是很好,由此生出想去西南联大学历史的想法。王淦昌教授知道后,和他谈了一下午的话,鼓励他喜欢文学是好事,想像力丰富,考得不好也不要紧,他是可塑之才。教授的一席鼓励话,让他的根扎在了浙大。后来他又想转学英语,写申请后,浙大英语系也欢迎他。经过思考,最后改学了化学。他说自己就这样在四个系中折腾,浙大以慈母一样的博大胸怀包容着他这样的学生。后来,他的名字上了黑名单,束星白老师告诉他不能在这里上学了,不得已去了重庆,工作一年后,在重庆大学接着学习四年级课程到毕业。

湄江河边的水车是当年青年学子的爱物,他随口就朗诵出自己当年写的《水车之歌》:“比林间的宿鸟还早,你是第一个歌唱黎明。像织妇的机杼,沉醉于自己的旋律里,不停地敲击白日的凝滞。当夜幕降临,你仍然在歌唱,夜的慧眼,闪烁的星星,填塞起多少失眠者的长夜。从软软的阳光下,到阴霾的季节,你扬起辐射的四肢,辐射出生命的光辉。用一根信念的弦,你弹奏永恒的歌曲,从流水里汲取生命,又把生命献给田野。”这一次来湄潭参加纪念活动时,女儿给他找出这首诗,他专门把诗翻译成了英文,作为献给湄潭人民的一份礼物。他流利地用英语朗诵诗歌时,其间出了一处错误,他不好意思地纠正说,因为刚刚翻译过来,他也不熟悉。在他朗诵的时候,大家似乎听见了水车的咿呀,沉浸在谢学锦院士为它谱写的赞歌里。

谢院士说,当年浙大在湄潭办学时,条件异常艰苦,同学们晚上用的桐油灯只能用一根棉线做灯芯。由于光线过于昏暗,大家与学校协商,才改成了两根棉线。他还回忆说,当时为了方便,他在外面与一位姓汪的同学同租一间屋,汪是物理天才,又会谱曲,上课时所有科目只用一个本子记录,成绩却很好。有时还逃课去湄江河边的竹林里谱交响乐,随后就唱给大家听,曲子很好听,他们却听不大懂。低一级的李政道有时也从永兴来湄潭玩,李的业余时间是看侦探小说。凭他的估计,汪的成就应该大于李,可是事与愿违,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奖,汪却没有。

淳朴的民风,融洽的校际关系,都是院士滔滔不绝的话题。多年过去了,留在谢老记忆中的水车依旧清晰可见,那一幅幅山水田园的风景画已经久久驻留于浙大学子的心房。

浙大奉行的求是精神让他们受益一生。正是奉行了求实精神,张友尚院士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湄期间,两位院士不顾年迈,走访参观了浙大在湄的多处旧址,再次感受了那一份山水相隔而又血脉相连的感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谢学锦院士在纪念大会上讲话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张友尚院士在纪念大会上讲话

  
  • 讨打脸貌
  • 发表于:2009/7/5 7:13:35
  • 来自:贵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

李孃,我发现精神矍铄的矍没有“扌”哦。

(0)
(0)
  
  • 千手观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9/7/5 7:55:49
  • 来自:贵州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
(0)
(0)
  
  • 嫣然回眸
  • 发表于:2009/7/5 9:47:51
  • 来自:贵州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错,顶一个!楼主的文思越来越敏捷了哦贺一个
(0)
(0)
  
  • 睁大眼睛看世界
  • 发表于:2009/8/5 22:41:24
  • 来自:贵州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敬佩那一代人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