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闪光的湄潭武汉测候所

  • xiangshanren
楼主回复
  • 阅读:1996
  • 回复:8
  • 发表于:2011/2/2 15:58:14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湄潭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闪光的湄潭武汉测候所


  说它闪光,是因为它与浙大一起为湄潭点燃了科学的圣火。说他闪光,是因为它始终牵挂着共和国的气象科学家的心,说它闪光,是因为它给湄潭乃至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湄潭武汉测侯所,响亮的名字,熠熠生辉的名片。湄潭与武汉并列,测候修饰所,足见机构的不同凡响。这个名字对今天的湄潭人来说,是那样的陌生。而对70年前中华民国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来说,确是那样的熟悉和不可缺少。从公元1940年4月1日起到1949年11月26日,这里每一天的气象实测都会记录在七星桥头玉皇阁里的《观测日志》里,这里的气象记录和信息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传到位于重庆北碚象庄的中央气象研究所和抗战胜利后在黄鹤楼下恢复的武汉头等测候所。
   测候,指的是天文、气象方面的观察。湄潭武汉测候所成立于1940年,那是不幸的战争灾难给湄潭带来的有幸财富。1928年6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在南京成立,气象研究所为研究院的八所之一,由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任所长。1936年4月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后仍兼任气象研究所所长职务。是年气象研究所与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联合创建长江和黄河两个头等测侯所,长江头等测候所定址武汉,名武汉头等测候所,并于次年1月正式开始气象观测。“七七事变”后,气象研究所被迫迁到重庆曾家岩颖庐、北碚。而武汉头等测候所则辗转衡阳、桂林、宜山等地。随着浙大的西迁湄潭,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武汉头等测候所也迁来湄潭,改称湄潭武汉测候所。选定县城北门外玉皇阁为所址,1940年4月1日,湄潭武汉测候所开始运转。
正是由于武汉头等测候所的西迁和湄潭武汉测候所的建立,这里才结缘了竺可桢、涂长望、卢鋈、叶笃正、榭义炳、么枕生、骆继宾、郭晓岚、吕东明、束家鑫、李良骥、尹世勋这一个个国内外著名的气象学家。风向标在玉皇閣上空吹动,百叶窗在大岩脚下建立,湄潭的“地方平均太阳时”和其它观测开始进入了有序的记载中。
抗战时期的湄潭,物质条件极为艰苦,但测候所的工作人员没有因此而懈怠自己的工作。所长卢鋈应聘为浙江大学副教授,边教学边从事气象观测与科研,观测员们更是忠于职守。发黄的牛皮纸上这样写道:1943年4月22日,马厂、牛场等九个乡冰雹如卵,继以旋风,民房受损。1944年7月3日,湄潭大雨滂沱,测候所在县城实测雨量196.3毫米,洪水为患,湄江桥被冲垮,沿河房屋、田禾多被淹没。
一张张牛皮纸记录着一天天的气象,科学的圣火在湄江河畔燃起。1944年10月,在湄潭召开的中国科学浙大分社年会上,竺可桢发表了《二十八宿起源之年代与地点》、《历史上星座之变迁》,《徐霞客之时代》三篇论文。同年,涂长望《气候学研究法》、卢鋈中国第一本《天气预告学》和第一本《中国气候图集》、《中国气候概论》,叶笃正的《湄潭之大气电位》等论文和论文集相继发表。接着尹世勋《湄潭之气候》付印。
是湄江水淌香了科学家的精神财富?是科学的魅力影响了湄潭人?是“求是”学风的感召力?尽管1946年湄潭武汉测候所改为湄潭测候所,但从这里走出的气象学家一个个都成了国家的顶梁柱,他们播撒在这块热土上科学的种子在生根,发芽。接下来的日子,在黄家坝、马山、高台、兴隆的学校,一个个学校气象哨建成,一个个小气象人开始观云识天气,一代代气象人传承着当年艰苦报国的精神,默默地耕耘者。1965年,永兴完小获全国红领巾先进气象哨称号;接着,“全国气象服务先进集体”、“全国气象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及“贵州省气象科技防灾先进集体”、“全省五好文明先进单位”的桂冠也相继落在了湄潭县气象局头上。
正是由于武汉头等测候所的走来和湄潭武汉测候所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气象局副局长的卢鋈先生一行于1959年3月专程到湄潭留住了两天。七星桥白鹤翩翩,老平桥水车咿呀,流连水源沟,驻足湄水桥,卢先生留下了“留得他年寻旧梦,随百鸟、到湄江;胸怀报国志,患难图兴邦”的题词和诗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骆继宾,抗战时随亲在湄潭度过了六年。1995年4月他来到了这里,为湄潭气象局题写了“加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为发展气象科技和本地经济做出更大贡献”的希望。2007年10月,骆继宾又一次来得湄潭,这次与他同行的,还有中国气象局马鹤年副局长。两位气象泰斗视察了湄潭气象局,欣然命笔:“继往开来,自强不息”;“青出于蓝胜于蓝”。 
气象学的一代宗师,竺可桢的名字在湄潭可谓家喻户晓。武汉头等测候所西迁湄潭是与这位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的英明决策分不开的。在湄潭的日子,尽管浙大的工作忙,他依旧关注支持者测候所,依旧坚持气象观测,依旧做好笔记。2008年6月15日,竺可桢先生的儿子——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竺安先生来到湄潭气象局,参观留下“ 湄潭的气象工作十分先进,又有光荣的历史,今后将为新湄潭的建设立下更大的功勋! ”题词。
湄潭装在了国家气象局领导心里,国家气象局领导关注着湄潭。2004年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来湄潭调研工作,2010年1月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来湄潭调研工作,7月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来湄潭调研工作。
一个西部小县城,如此牵动着科学家们的心,如此引动着国家部级领导人的脚步,这在中国气象史上是少有的。70年风雨如磐,湄潭的名字始终与武汉头等测候所、中国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连在一起,这是湄潭人的福音,是中国气象届的文化积淀。
湄潭县气象局,坐落在城西的周家营盘山上,这里芳草茵茵、仪器先进、鸟瞰全城、闹中幽静。在二楼的展览室里,玻璃柜里的红绸布上安放着湄潭武汉头等测候所的第一任所长卢鋈从广西宜山带来的英国1889年生产的挂钟;摆放着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月达县、酉阳、峨眉、遂宁等县逐日气象要素平均表;陈列着中华民国三十六年的《测候手册》、陈列着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出版的《气象学报》、供放着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十月十五日出版的《科学世界》。中国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版的第十一卷第六期《气象杂志》上;这样记录着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广西宜山最高温度21度,出现时间,15:55;最低温度12度;出现时间6:15的字样。
在三楼的资料室里。一本本、一摞摞保存完好的《测候手册》、《气象学报》、《科学世界》、《气象杂志》让人的眼睛如获至宝,让人的心灵陡然开窍,让人惊叹震撼。抚摸着着一本本典籍,人仿佛穿越了时空,在与历史对话,与科学家们交谈,在对自己的灵魂对话。看着这些见证中国气象历史的证物,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会在人心头油然产生,那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爱的激情亦会爆发心底。
    湄潭武汉头等测候所,闪光的名字,金质的名片,气象史上不可少有的一笔,中国乃至世界气象的精神和物质宝藏。
  
  • 远远近近
  • 发表于:2011/2/4 15:53:46
  • 来自:贵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真是难得的史料,向楼主致敬
(0)
(0)
  
  • 千鹤洲
  • 发表于:2011/2/4 16:02:46
  • 来自:贵州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对这些史料的发现整理,学习了!
(0)
(0)
  
  • 尖山
  • 发表于:2011/2/5 10:21:12
  • 来自:贵州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也是湄潭的一段光荣史
(0)
(0)
  
  • 嫣然回眸
  • 发表于:2011/2/5 18:36:42
  • 来自:贵州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关于湄潭的新发现!顶
(0)
(0)
  • 睁大眼睛看世界
  • 发表于:2011/2/6 13:21:13
  • 来自:贵州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嫣然回眸 发表于 2011-2-5 18:36:42 :
关于湄潭的新发现!顶

有好久不见斑竹了喂
(0)
(0)
  • fzqly
  • 发表于:2011/2/7 14:52:24
  • 来自:贵州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向老师一定是气象专家,佩服
(0)
(0)
  • 我走开,你拢来
  • 发表于:2011/2/7 16:47:15
  • 来自:贵州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怎么知道楼主是向老师啊,熟人吧?
(0)
(0)
  • 千手观音
  • 发表于:2011/2/13 11:06:16
  • 来自:贵州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段难忘的历史,湄潭因这段历史而被世界观注。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