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敬礼!老茶人

  • 千手观音
楼主回复
  • 阅读:2631
  • 回复:8
  • 发表于:2011/5/6 21:28:23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湄潭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201154,作为湄潭县茶文物普查人员,我们走进了贵州省茶科所老茶人林蒙嘉的家,82岁的他四十八年前从省城来到湄潭工作,一生致力于茶树育种研究,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茶叶科研。
    

推开林蒙嘉老人的家门,出现在眼前的一幕有些让人心酸。一位拄着单拐的老人把我们迎进客厅,虽然拄着拐杖,却精神矍铄,声音宏亮,同路的张其生老师介绍他就是贵州省茶科所的林蒙嘉老师。沙发上坐着一位面容有些病态的老人,她的身边放着双拐,显然,这家的女主人也是一位腿脚不便的人。看着我们进家,她也没有站起来表示一下,只坐在沙发上向我们微微点头,也许她起身都需要搀扶。

家虽然简朴,里里外外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站在客厅能看见卧室里挂着的一张大照片,是林老师和妻子的结婚照,大概是在儿女们的张落下补照的,娇小的妻子在白色婚纱衬托下,楚楚动人,丈夫不失伟岸风姿,幸福的氛围洋溢在照片里外。厨房里有保姆在忙活,和许多家庭一样,孩子在外工作,照顾老人的事只好托付保姆。

窗外是让无数茶叶科研人员倾情思念的桐子坡茶山。1940年,历史选择了湄潭,国民中央政府派员来湄考察后,将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从此美丽的湄江河畔便有了高级茶叶科研人员的徜徉,那时正值浙大西迁湄潭办学,浙大教授们也加入了茶叶科研先烈,由此,湄潭茶从种植到加工质量都迎来了更大的辉煌。地处城市边缘的茶科所,被清秀的湄江包围着,当年浙大师生曾命名的柳荫垂钓、莲台柳浪、竹坞听泉、杉径午荫等茶场八景,被浙大师生倡导成立的《湄江吟社》反复咏叹,王季梁先生在《虹桥残照》一诗中这样吟诵:“仿佛江南旧画桥,绿杨低处坐吹箫。远山漠漠云疑树,曲涧淙综水似潮。夹岸新蒲迷药径,绕垣古木护茶寮。夕阳影里扶栏立,鸦背飞霞极目遥。”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绿杨、远山、曲涧、古木、茶寮都汇聚诗人笔下,成为一方宁静的风景画卷。清幽嫩绿的茶园边有树林,新发的嫩叶在阳光下唤发出生机,清新的空气从窗户飘进来,使这个家显得宁静和谐。
   

当我们说明来意时,从卧室里走出一位漂亮女子,她说:“我爸爸耳朵不好,我来当他的耳朵,我把你们说的话传给他。”她叫林玲,是林蒙嘉老人的小女儿,在省城工作,抽空回来探望父母。在她的协助下,我们的访问得以顺利进行。
    

林老师的讲述,一字一句象讲课,句句掷地有声。来湄潭工作前,是一位教师,调来茶科所是因为妻子所在的农业厅要裁员,妻子的工作调动,于是这对恩爱的夫妻只得告别省城,来到远离省城的湄潭,几十年光阴一晃而过,往事还历历在目,他们却己老态龙钟。然而,林老师说得最多的不是几十年来进行茶叶科研的艰辛,而是他未尽的事业。三十一年前,晴隆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在晴隆和普安两县交界处,原箐口公社笋家箐生产队云头大山上的一次偶然发现了茶籽化石。后来卢其明把这块化石寄到了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所里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品种室野生调查课题组,课题组的刘其志和他。这到底是不是茶叶种子化石?为了慎重起见,他们并没有擅作结论,而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多次到化石发现地调查、取样,取得了不少证据。后来虽然送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做了国内最权威的鉴定,但最终却因为经费不足等诸多原因,致使化石只做了形态和物理方面的分析鉴定而没有做化学分析,因此拿不出一个权威的化学鉴定意见。这是他最大从事茶树品种科研几十年中最大的遗憾。
  

 一颗小小的茶籽化石,让一代茶人魂牵梦萦,对刘奇志和林蒙嘉两位老茶人而言,这颗茶籽化石抒写过他们在茶叶科研路途上的辉煌,也记载了他们在茶叶科研上的艰辛和苦闷。象他们亲自孕育的孩子,是他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道路,茶籽化石的研究对于他们也是一次机遇和考验。

在林老师们的科研生涯中,应该是成功与遗憾同在。当我们翻看那些已发表或获奖的科研著作或论文时,我们为研究者的意志和毅力折服,为他们的成功而震撼,但在这些成功的背后,不知有多少次失败的记录,个中滋味,只有科研者才能品味。

说到这里,林蒙嘉老人走进卧室,拿出了他保存的一些资料,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出具的鉴定意见说明书,后面有鉴定单位和鉴定人郭双兴的盖章。鉴定书上说:“茶科化石在我国并不多见。目前仅在浙江发现茶的叶面化石。世界上茶科化石也很罕见,尤其是茶科种子化石是非常珍贵的。它对研究茶叶历史及茶科的发展演化提供了宝贵的证据。此化石可归属四球茶籽化石,推测年代为晚第三纪至第四纪。”写于19886月的这份关于茶籽化石的鉴定说明书,虽然年代不算久远,却异常珍贵,因为这份说明书证明了贵州是茶的故乡这一说法。在这份说明书的背后浸透着一代科学工作者的无数艰辛和努力。另外还有一份贵州大茶树染色体核型课题研究组关于《贵州大树茶染色体核型研究总结报告》手稿,全文共63页,无论是正文、附表、模式图、还是参考文献说明,都一丝不苟,字里行间,可窥见研究课题组那种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据张其生老师说这是国内极为罕见的研究资料,到目前为止,从事这项研究并获得如此成果的,只有这个课题组。还有《茶树细胞分类学研究》和《贵州山茶新纪录》印刷稿,前者发表在《植物分类学报》,署名为梁国鲁、林蒙嘉、陈家玉、刘君素。后者署名为林蒙嘉、卢其明,发表于1984年《中山大学学报》。
   

经过数十年的辛劳和汗水,他和同事们先后共同完成了选育出全国优良茶树品种黔湄419502601701等四个,省级的优良茶树品种数个,引进优良茶树品种1个,获得贵州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并将这些品种进行繁殖、示范、推广至省内外面积达万亩以上,撰写论文和试验报告、调查报告10余篇。
   

 普查数据的统计,只用了很短的时间,然而这一串沉默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艰难的前行和一种责任的背负。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研究成功一个茶树品种,他却与一群热爱科学的同志一道,在茶树品种研究上获得如此大的成就,令人敬佩!  

他的爱人刘君素也是从事育种研究的,夫妻携手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都交付茶垅,茶叶品种研究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它的任何资料都来自于田间地头,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只有几十年如一日的蹲守;茶园里的蛙鸣,替代了一切甜言蜜语;日记本上记录的青春乐章,是密密麻麻的观察日记。他们就这样陶醉在山间原野,一年又一年,随着一项项茶叶品种的问世,累垮了身体,熬白了少年头。 
   

他们都原籍四川,林是南充人,刘是荣昌人。湄潭有原中央实验茶场留下的茶园基地,有进行茶叶科研的最佳环境。虽然回省城生活是他们美好愿望,对科研工作的执着又让他们迈不开离去的步伐。半个世纪过去,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家,长大成人的四个孩子中,一个孩子在做茶包装,两个原在茶科所工作都己调离,老四林玲说,小时候父母忙科研,一天都在茶园,没有多少时间管她们,她从父母的身上看到学农太辛苦,于是选择了从教。孩子们对茶叶科研的放弃,老茶人有些痛心疾首。
 

 敬礼!老茶人。看了,听了,感悟了。我对这个家庭中的两位老茶人肃然起敬,感谢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行走在湄潭的茶园,为湄潭茶叶品牌的上升所做出的牺牲;感谢他们不计得失,为贵州乃至全国茶叶科研作出的巨大贡献;感谢他们在共和国的茶叶科研史上,写下了更加辉煌的篇章!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右二为林蒙嘉,右三为刘君素。

  
  • 睁大眼睛看世界
  • 发表于:2011/5/6 23:07:38
  • 来自:贵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最近一二十年里,茶科所新生代中可能就再也没有那一代老科研人的精神头了
(0)
(0)
  
  • 千手观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5/7 9:26:05
  • 来自:贵州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都说湄潭藏龙卧虎,走进贵州省茶科所,走进一个个老茶人的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藏龙卧虎。
(0)
(0)
  
  • 大大泡泡糖
  • 发表于:2011/5/7 9:33:51
  • 来自:贵州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那一代人的精神,现在的人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了
(0)
(0)
  
  • 嫣然回眸
  • 发表于:2011/5/7 17:47:45
  • 来自:贵州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可以说,没有这批老茶人就没有今天的湄潭茶业。我们每一个湄潭人都应该向他们致敬。
(0)
(0)
  • 远远近近
  • 发表于:2011/5/8 22:10:26
  • 来自:贵州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嫣然回眸 发表于 2011-5-7 17:47:45 :
可以说,没有这批老茶人就没有今天的湄潭茶业。我们每一个湄潭人都应该向他们致敬。


一点没错!现在的茶科所,好象没人搞科研了,都在混日子
(0)
(0)
  • 救人者人自救
  • 发表于:2011/5/8 23:28:33
  • 来自:贵州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还是老一辈人厉害!!!
(0)
(0)
  • 千手观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5/9 22:00:54
  • 来自:贵州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是有点青黄不接。

(0)
(0)
  • 只为亲人
  • 发表于:2011/11/13 9:51:16
  • 来自:浙江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人哪有那么敬业呀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