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推荐]关于对联——湄潭中学对联入校园讲座发言提纲

  • 超乐人求是缘
楼主回复
  • 阅读:2197
  • 回复:2
  • 发表于:2011/10/3 17:52:58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湄潭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关于对联


——湄潭中学对联入校园讲座发言提纲


郭福豪


(郭福豪: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湄潭楹联学会会长,湄潭县志主编)


 


一、什么是对联


写在纸上、布上、塑料膜上,或刻在竹、木板片上,悬挂在柱头、门方或屋壁上的对偶句,叫对联。亦称“楹联”或“对子”。

先读的联,称“上联”,也叫“出联”,张贴或悬挂在面对的右侧;后读的联,称“下联”,也叫“对联”,张贴或悬挂在面对的左侧。

二、写对联的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必须具备强烈的平仄意识。

什么是平仄?按普通话读音(即所谓的新声韵),凡读阴平和阳平的字,称为“平声字”;凡读上声和去声的字,称为“仄声字”。

古时候的汉字读音,分“平、上、去、入”四声,只有读平声的字才划入平声,谈上、去、入三声的字,一律划入仄声。现在入声字已消失,分别划入现在的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讲究平仄是对联的重要要求,不讲平仄就写不出合格的好对联。

具体要求是:

1、在一联中的联语,必须平仄相间。即平仄交替,不宜将四个及四个以上的平声字或仄声字连用。

如:春来梢凉新枝(“-”表平声;“·”表仄声)

全联语只有“柳”是仄声字,末尾四个字都是平声字,没有做到平仄相间,应调整为:

春天柳絮新枝

又如:某饭店门口的下联是:“洗洗涮涮烹煎出人生五味。”前四个字都是仄声字,中间五个平声字,没有做到平仄相交替。宜调整为:“冲冲洗洗烹煎出五味人生。”

2、上下联的联语必须平仄相对(反)。

即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在相同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反之亦然。

如:腊月梅花增秀色;(上联)

春风柳絮展新枝。(下联)

需要说明:最好做到上、下联每个字都平仄相对;如有困难,就可以要求做到节奏点平仄相对,其他字从宽。

(所谓“节奏点”,指的是在阅读的时候,需要相对较长时间停顿的地方,通常是以一个词、词组或短语为停顿的单位。长联中的逗号是节奏点的显著标志)。

例:1、腊月梅花增秀色;(上联)

春风柳絮展新枝。(下联)

上、下联每一个字都做到以平仄相对,是上品。

例:2、逢春,万蓓蕾雨露;

园丁挥忠诚育栋

“苗”对“园”,平对平;“逢”对“挥”,平对平;“雨”对“栋”,仄对仄,这几个字都没有做到平仄相对,但不在节奏点上,可以从宽。

第二,必须具备强烈的对仗意识。

对仗是对联的精髓,一定要认真对待,力争周密完善。这是对联质量的关键所在。

对,就是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下联对应的字、词、词组,除平仄要相对以外,还要求语意相近、相关或相反,词性相同,结构一致。

例1、金猴奋起千钧挥;

玉宇澄清万里埃。

“金猴”对“玉宇”,名词修饰名词的偏正式词组相对,名词对名词,结构和词性相同。

“奋起”对“澄清”,动补式词组相对。“起”补充说明“奋”,“清”补充说明“澄”。两个词组构成方式相同,可以成对。

“千钧”对“万里”,数量词对数量词。前者表重量,后者表范围,不合掌。

“棒”对“埃”,名词对名词。

例2、玉兔欢跳,千门万户,新春喜气冲天外;

金龙昂首,五湖四海,改革潮涌动地来。

“玉免”对“金龙”,没问题,对得好。

“欢跳”对“昂首”,失对,因为两者虽同为动词性词组,但前者是并列式,后声是动宾式,结构不一致,不能对。

“千门万户”对“五湖四海”,结构当然相同,似可成对,但平仄失对。

“新春”对“改革”,前者是偏正式名词,后声是并列式动词,词性不同,不能对。

“喜气”是偏正式名词性词组,“潮涌”是主谓式动词性词组,不能对。“气”对“涌”,仄声对仄声犯忌,也不能对。

第三,必须具备强烈的联尾意识

上、下联尾,除特殊性情况外,必须仄起平收。即上联结尾,必须用仄声字;下联结尾必须用平声字。

例:一片丹心随世

千声赞语颂师

这副对联的上联联尾是“古”,仄声字,下联联尾是“恩”,平声字,全联联尾仄起平收,符合规则。

除上上述三个“意识”以外,还要注意:

1、切忌合掌。

合掌:在上下联相同位置上,使用相同的实词,或者虽然字面不同,但其含意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叫做合掌。

例:1、浙大文化耀千秋;

求是精神传万代。

本对联除了没有做到“仄起平收”以外,主要问题是合掌。“求是精神”是“浙大文化”的一部分,局部对整体,上下联对象相同,合掌;“千秋”和“万代”,虽字面不同,但都说时间很长,字异而意同,合掌。

2、华夏儿女辈辈仁人志士;

炎黄子孙代代英杰风流。

本对联除其他问题外,主要问题也是合掌。

“华夏儿女”与“炎黄子孙”,完全等同;“辈辈”和“代代”也完全等同,合掌。

2、上、下联最好统一于一个主题,不要互不相关。少用无情对。

如:妇女一人唱戏;

湄江两岸飘声。

在形式上都合乎联的要求,可是上下联在意义上毫不相干,没有明确的主题,不能够成对联。

3、在一联中的联语表达的意思必合乎事理,合乎逻辑。如“青山绿水车来往”,就不合事理,车子怎么会到“青山绿水”上去跑。应该是“通衢大道车来往”才合乎逻辑。

4、联语中使用重复字,必须对应,即对应重复。否则失对,此乃联中大忌。例略。

书写对联时,注意上、下款的位置。

5、尽量避免上联结尾使用三个仄声字,即“三仄尾”;下联结尾不能使用三个平声字,即“三平尾”。

例略。

 

2011520


此文已发在湄江吟社·湄潭中学分社网站:http://mjyshmtzxfsh.blog.163.com/blog/static/18314811620119354059522/

[此贴被超乐人湄中缘于2011-10-7 15:01:51编辑过] 
  
  • 恨田力
  • 发表于:2011/10/3 21:42:26
  • 来自:贵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门学问很深奥
(0)
(0)
  
  • 孙大圣
  • 发表于:2011/10/4 22:28:31
  • 来自:贵州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