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走进陕北

  • 千手观音
楼主回复
  • 阅读:1661
  • 回复:5
  • 发表于:2006/10/30 19:54:21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湄潭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陕北,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无论是黄土高坡、还是宝塔山、窑洞、延河,都是我们从小的向往。当我真切地走进陕北,亲眼目睹了那里的地大物博,我对它的感情更深了。

  叩拜黄帝陵

在去陕北的途中,我们拜谒了黄帝陵。

八月,正是陕西炎热的季节,我们去的时候却下起了小雨,一片葱绿的松柏林伴随我们走进中华民族“人文之初”的黄帝陵。这里是中华民族历史与文明的起点,千百年来每一个中国人,只要一踏进这片黄土地,就像投进祖先的怀抱,浑身就像注入一种生命的原动力,一种超自然的神力。

导游给我们讲解 了关于黄帝的传说: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出生,所以民间便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他所居桥山,定名“桥国”,他驾崩时乘坐天帝派来接迎的巨龙升天,民众挥泪相送,但怎么也挽留不住,于是撕拽下一片衣襟,葬埋在桥山,这便是”天下第一陵”的黄帝陵。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统一了黄河流域华中平原上万个部落,开疆扩土,奠定中华民族的根基,成了万代敬仰的宗族祖先,神的偶像,他的身后便是一部浩浩荡荡的二十五史。 

历朝历代君王大都来拜谒过黄帝陵,  轩辕庙大殿前面的院子里,竖着历代皇上祭祀黄陵的勒石碑碣。每当国家发生战争,或者取得历史性的巨大胜利,抑或是新皇登基,总忘不了到老祖宗陵前祭祀,祈愿祖宗保庇,许多伟人在这里题字纪念,前不久从台湾回来的连战、宋楚瑜等也来这里祭拜,香港、澳门回归,也曾勒石纪念。

我虔诚地在黄帝像前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头,围着黄帝陵走了三圈。神圣的黄帝陵,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

  情倾延安

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延安因其“襟带关陕”、“五路襟喉”、“边陲之郡”的特殊战略地位,吴起、蒙恬、范仲淹 、沈括、杨家将等许多中国古代名将在此大展文韬武略,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悲壮史剧。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被 后世称为“延安时代”或者“延安十三年”,使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

红色摇篮吸引着我们扑向它的怀抱。几天来,贺敬之的《回延安》一直像绢绢溪流在心中不停地流淌“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这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新诗,在学生时代就烙在了我的脑海里。今天当我亲自来到延安,听到熟悉的陕北民歌,看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延安窑洞、宝塔山、延河,我也像当年的诗人一 样抑制不住万分激动。

车刚进入延安城,大家关注的不是宽大的街道,漂亮的延河大桥,而是宝塔山:“宝塔山在哪里?怎么看不见?”导游说:“大家别慌,这次不但要让大家看宝塔山,还要带你们去那里照相。”当车子转过一个弯,大家看到了宝塔山,一块石头落地,这一次的延安之行似乎不为别的,就为宝塔山而来。

宝塔是为了纪念一位善良的姑娘修建的,但在我们的心中,宝塔山就像灯塔,一直指引着中国革命的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在杨家岭我们看到了当年党的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居住的窑洞,洞内陈列着他们在此工作、生活、学习的照片。毛泽东主席在这里住了五年,写下了著名的《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40篇。特别是当我看到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时,心里非常酸楚,多年以来一直仰慕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原来在如此简陋的地方召开,一间不大的房子里面陈设着十多张长条凳,并且歪七竖八。赫赫有名的中央大礼堂,也掩饰不住其简陋。

枣园,一个更令人向往的地方,它修建的时间比杨家岭晚,中央机关和党的领导人于43年陆续搬入。中共中央在这里继续领导了全党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45年中央在这里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研究同国民党谈判的问题,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定……
王家坪,37年至47年曾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国民党 胡宗南的部队于18日上午到延安七里铺,工作人员劝毛泽东主席早点转移,他却不慌不忙地说:“不要紧,来得及,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下午在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再三劝说下,  他才离开延安。

窑洞无言,时空无言,思维无言,情感无言。

面对这么多的革命遗迹,我在心里寻找赞美的词汇,居然得出的词只有一个:伟大!特别是当我后来参观了西安事变时蒋介石居住的五间厅,对伟大一词的理解更透彻。谁能想到那一场伟大的中国革命战争,胜利者竟然是穿粗布草鞋吃干粮野菜的人,失败者是马革裹身、宝剑在握的美式装备者。

    陕北民歌

在我的心目中,陕北民歌一直以来以是与黄土高坡、羊皮袄、赶羊鞭、高原汉子联系在一起的。这一次在去延安的旅游车上,漂亮的导游让我们把陕北民歌记在了心上。

她给我们介绍了陕北人称谓上的特征,小姑娘不能称小姐要称妮,刚结婚两三年的媳妇叫婆娘,因为刚结婚的媳妇常常回娘家,东西爱往娘家拿,所以陕北人大度的称她们为婆娘,就是婆家和娘家各一半的意思,结婚时间长的称婆姨。她说城里人认为这世界上是先有男人,因此把男人称为先生,而陕北人却认为先有女人,因此把男人称为后生。导游的介绍快乐着大家的行程。

她说咱陕北是黄土高坡,沟沟坎坎、山山峁峁,面对面看见了,距离却远着呢。有一个小后生每天上山干活,每天看见对面山上也有一个妮子在干活,于是俩人日久生情,劳作时情不自禁唱起了情歌,姑娘的父母知道后,就不让姑娘上山干活了,这后生见不着妮子,得了相思病,村里的人说你要想法见妮子呀,不然她怎么知道你病了,于是后生就去了妮子家,陕北民歌是这样表达的。

“第一次我到你家,你呀你不在,你家的大大打了我两烟袋。第二次我到你家,你呀你不在,你家的妈妈打了我两锅盖。第三次我到你家,你呀你不在,你家的大黄狗把我咬出来。第四次我到你家,你呀你不在,你家的小妹妹送我到小村外。第五次我到你家,我带了五千块,我呀把你带呀带回来。”

由于故事性强,又自自然然,明明白白,我们很快就记住了。

她还教唱了“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哪不是天上的星星,哪是我婆姨的毛脸脸。”等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的特点是苍凉悠远、淳朴大气、清醇纯美、绵绵不绝,那是一种力量的雄浑和壮美,是一种生命的倔强和刚硬。像上面两首以爱情为主题的民歌在陕北民歌中很多,如《走西口》、《兰花花》、《赶牲灵》、《三十里铺》等等。它们都情真意切、明白简练,夹杂着忧伤与苦涩,带给人心灵上巨大的震撼与撞击。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们打江山。”谁哼起了曾流行全国的红色民歌,全车人立即响应,我们便在一片歌声中走进了延安。

   陕北妮子

李绢是我们接触最多的陕北妮子,她是我们到延安的导游。短短的两天时间,她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姣美的面容,而是她对家乡的那一片热爱之情。

在我的心目中一直觉得延安既然是革命老区,一定富得流油。从西安到延安,有几百公里路程,她一直在向我们介绍延安,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她的介绍中从不掩饰延安的现实。

上路前她一再给我们说明,到延安的路不好走,条件差,要我们多多包含。我们几个晕车的女同志赶紧服用晕车药,怕路上晕车,然而到了延安我们才知道,延安的路比起来时的正在维修的贵遵高速不知要好多少倍。我们才觉得我省的公路才真正要向游客们说声对不起。

她讲述了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一个记者到黄土高坡去调查采访,看到一个小孩子在放羊,记者问:“放羊干啥?”回答“卖钱娶媳妇”。“娶媳妇干啥?”“娶媳妇生娃娃”。“生娃娃来干啥?”“生娃娃来放羊。”当记者亲眼目睹了小孩家的贫困后,将身上带的一百元钱给了小孩,要他去上学。后来记者收到了小孩写来的信,说他给的钱除了交学费外多用了两毛钱,那是一次他大大带他和弟弟去赶集,弟弟见一个小姑娘在吃冰糖葫芦,就吵着要吃,他求大大给弟弟卖一个,被大大扇了两个耳刮子,他的弟弟只好去问:”小姐姐,冰糖葫芦是什么味啊?”“甜的呗”“什么是甜的啊?”“甜的就是舒服呗!”“什么是舒服啊?”小姑娘被问跑了。在他的再三央求下,大大给弟弟买了一根冰糖葫芦,因此多用了两毛钱……

看到这信,记者感动了。这节目在中央台播出后,很多人都感动了。

她的讲解很自然过渡到今天的延安,说还有许多孩子在为上学而捡矿泉水瓶,如果我们遇上了请不要看不起哪些孩子,他们是为了上学。当车停杨家岭时,真的来了一群孩子,他们在车门处探头探脑,手中拎着麻纱口袋,我们便搜了车上所有的矿泉水瓶,还有路上没吃完的饼干之类送给他们,几个孩子争抢着。由于有解说在前,我们对这些孩子充满同情。

能凭一张嘴让人动情,这就是导游的能力,作为土生土长的延安人,她没有坐在功劳簿上夸大延安,而是毫不遮掩地面对现实,这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啊!

在去延安的路上,我们的车被堵了一点时间,原因是油罐车太多,堵车时我们大概估算了一下,油罐车大约有三百来辆,同车的人在惊呼,延安的这个油厂一天要生产多少吨油啊,进出的车这么多?导游为我们介绍了这个油厂,她说油厂最初投入一亿多元,后来加大到十七八个亿,被征用土地的农民都过上了好日子,农民们特别感谢这个厂,所以大家都努力工作,厂越办越好。

在谈到延安的成绩时她的语气是客观的,没有一点沾沾自喜。就连她把我们拉去买枣时也是心平气和的,“枣是延安的特产,旅游局为了支援希望小学,专门在这里设立了定点批发市场,大家在这里买东西就是支援希望小学。”我们买了很多,虽然明知价格高,但想到是支助孩子就释然了。

延安的经济,延安的特产,延安的过去,延安的现在,特别中共中央和党的领导人进驻延安、一度撤离延安、离开延安的历史以及毛泽东的爱好、迷信等,两天的行程她给我们介绍了个够。当讲到毛泽东主席离开延安后再没有回来,周恩来总理回延安车陷延河,延安人民为他抬车时,她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情。

一个革命老区的导游,和许多延安人一样,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情是真挚和赤热的!
走进延安,就像走进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要看的要记的太多,感受也太多。

陕北,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神奇的地方,正吸引着无数的人走进它,它像一列装满红色历史的列车,已驶入市场经济的快车道!
                                                                                                                  
                                                                                         写于2006年8月

  
  • 嫣然回眸
  • 发表于:2006/10/30 21:04:26
  • 来自:贵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读楼主的文章,又长了不少见识哈!
(0)
(0)
  
  • 千鹤洲
  • 发表于:2006/10/30 21:55:17
  • 来自:贵州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可惜的是我在西安呆了一年,就没想到去延安看看,原先只觉得延安就是在黄土高坡边上,只有窑洞和无边无际的黄土,没有绿色……
(0)
(0)
  
  • 一道河
  • 发表于:2006/11/2 21:25:29
  • 来自:贵州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延安,小时候给人的感觉很神迷,但现在知道的多了,才知那里其实比较穷
(0)
(0)
  
  • 睁大眼睛看世界
  • 发表于:2006/11/3 19:55:57
  • 来自:贵州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些年为了打造红色旅游,想必投了不少钱搞建设,变化很大,前些年延安确实穷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