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注意]中国式债务危机蚕食民众福利

  • 修行者文教
楼主回复
  • 阅读:1063
  • 回复:5
  • 发表于:2012/1/6 22:36:13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湄潭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欧债危机的恶化,引发国内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担忧。

  每当谈及国内的债务危机,就会有专家拿国际上通行的负债率、外债清偿率等指标,来证明人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放下中国巨额隐性债务及这些债务会否引发危机这些问题不谈,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是:即使不发生危机,持续累加的债务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危险性。

  债务的一头是政府投资。众所周知,近年来,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正是由于政府主导的大项目、大工程的密集上马,才导致了债务的快速累积。问题是,这些投资是否都有必要?这些投资是否经过了充分的科学论证?这些投资的社会效益是否达到了预期?这些大工程的质量是否得到保障?

  当追问这些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发现,答案并不令人欣慰。比如,日本新干线建造以前,仅论证等前期工作,就长达6年,而国内的一些项目仅仅某些人一拍脑壳就匆匆上马

  债务的另一头是消费。当投资足够大的时候,必然挤压消费。我们知道,政府并非一个盈利机构,其投资来源无非是税费收入、发货币、发债等等,尤其前两项,很容易压缩民众的收入,稀释民众的财富,不仅导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逐步下降,还会导致整个经济结构走向畸形。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欧美股市即时在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仍然比中国股市走得好。一个被忽略的根源性问题是:欧美是消费拉动经济的国家,要想保持旺盛而持久的消费力量就必须实现民富,就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包括股市)让民众受益,通过各种方式增加民众的福利。而中国是政府投资拉动型的国家,要投资就必须多方筹集资金,或增加税收,或增发货币或从股市吸钱。这是由中国经济的错误定位和畸形的增长方式所决定的。因此,中国股民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显然,债务并非到了引爆危机的时候才有害,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就已经在对民生、对消费造成挤压效应。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投资与消费在GDP中的占比,就会发现这种挤压效应是如此分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投资占GDP的32%,到2009年,已上升到了47%。而同期我国消费占GDP比例则一路下行,从50%一直下降到2008年的35%。消费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美国则高达76%左右
 
  上大工程、大项目,是地方政府求之不得的。一方面,可以加大GDP增速,累积个人政绩,便于今后的升迁。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滋生出各种各样的腐败。有些工程项目甚至就是为个人谋取私利量身定做

  有了这两大推动力,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是何等强烈。为了投资,他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从1月4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报告中不难发现,一些地方政府不惜违规为464.75亿元债务提供担保,而融资平台公司更是违规抵押或质押取得债务资金731.53亿元。当地方政府不惜通过违规的方式筹集资金来做大投资,就容易导致债务更快地扩张。

  欧债危机的源头是高福利,是过度关怀民生所致,这种危机对民生的伤害很小,而中国式债务危机隐患的源头,则是投资,是蚕食民众福利的,这种债务一旦累积到引爆危机的程度,则会对民生构成重大伤害。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更应该对日渐累积的债务问题抱以足够的警惕。

(2012-01-05 16:42:46 凤凰博报作者
时寒冰

《《《《《《《     现在又回到毫无理智的社会,退回到无产阶级思维。
  
  • 啷咯哟
  • 发表于:2012/1/6 23:21:09
  • 来自:贵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中国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说了也等于白操心
(0)
(0)
  
  • 莫踏茹儿
  • 发表于:2012/1/9 16:20:48
  • 来自:山东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过来支持啦,呵呵
(0)
(0)
  
  • 安氏中医康复门诊
  • 发表于:2012/1/9 16:56:38
  • 来自:贵州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百姓也只能干瞪眼

(0)
(0)
  
  • 莫踏茹儿
  • 发表于:2012/1/11 15:49:36
  • 来自:山东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还是看不懂什么
(0)
(0)
  • 骑着蜗牛去旅行
  • 发表于:2012/1/11 16:49:23
  • 来自:贵州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消费和积累,本来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问题不在搞基础建设,而在于基础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