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历史不会忘记

  • 千手观音
楼主回复
  • 阅读:4912
  • 回复:6
  • 发表于:2012/5/24 11:01:14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湄潭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永兴茶场的人都知道,沈泽容是劳模,但是国家级劳模还是省级劳模,就有些模糊,问及沈泽容本人,却有一腔苦水,她说自己的劳模证书及奖章,全部因为当时的场领导拿走至今杳无音讯。她珍藏的只有1959年到北京参加建国十周年国庆观礼的集体照片和观礼劵等。

为了编写湄潭县党史人物,我们终于在1992年编印的湄潭县总工会志上找到了相关资料,工会志55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录里记载:“1955年沈泽容为采茶能手”66模范职工之家典型例子中提到“1958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的有夏怀恩、吴国民、李芝明、王友成、袁炳银、祝发贵、王礼珍、沈泽容等同志,王礼珍同志在省劳模大会上发言,沈泽容作为贵州省工人代表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对此记载,她一脸疑惑,因为她1958年12月才参加工作,当年评为劳模不可能。她还清楚记得,同去北京的有仁怀县县委副书记蔡忠州、正安县榨蚕地区的王美贤、遵义市的秦何宝 (从北京回来后一起参加湄潭县的群英会),蔡是带队。还有她珍藏的观礼劵上写的人名是沈才荣,与沈泽容相去甚远。更难理解的是1986年退休时,退休证上写着她出生时间和参加工作时间都为1936年4月。这是组织上的疏忽还是她本人的记忆出错?

这些历史上的疏忽,铸成了许多的错误。

据沈泽容回忆,她是兴隆镇庙塘乡梅水沟人,生于1935年5月,家里有姊妹七人,父母认为姑娘家读书无用,只让弟弟上学。1957年,经人介绍,她与吴志祥结婚。爱人也是苦出生,父亲早逝,母亲另嫁后带走了妹妹,年龄尚小的他在开阳一户人家帮工到解放,后参加中国人民自愿军入朝作战,回来安排在永兴茶场。结婚时家安在龙洞河(一道河附近),农闲时,沈泽容也和当地乡亲一起去许家坡采茶。1958年12月,为了照顾家属,茶场领导将她安排到永兴茶场5队1959年3月湄潭茶场研究组组织采茶短期培训班,她参加短期技能培训,苏满香为组领导,茶场办公室楼前的几丛万年青,曾是她们练习采茶的标本。采茶组有十大姊妹,都是心灵手巧的年青女子,经过短期技能培训,全部成为采茶能手,之后她被留在湄潭茶场,与十大姊妹一起成为采茶专业队。十大姊妹是大姐王义珍、二姐张永秀、三姐姚林芬、依次为李天秀、苟会珍、余仕碧、张世英、邵太会、曾达芬。十大姊妹分工协作,平时各负责一片,如外地来人参观,她们负责采茶演示;哪里的茶采不赢,需要突击,她们就赶去增援。打鼓坡、麻子坡、屯子岩,茶场所有茶山都留下了她们灵巧的双手采茶的踪影。

那是沈泽容最为辉煌的历史,作为一位老茶人,她和十大姊妹的青春闪光在茶行里,她们是专业队,哪里需要就往奔向哪里。清晨,早早吃点饭就背着茶兜出发,春天的茶垅露水大,不一会就浑身湿透,她们顾不及这些,她们眼前看到的是万山翠绿,无数的嫩芽要经过她们的手采摘回厂,那时每天采茶几十斤或上百斤。她记得在麻子坡突击时,她们都穿着白上衣,阴丹布背带裤和围腰。中午场部派人送来馒头,她都来不及吃,将馒头吊在茶兜上,馒头被汗水浸透,晚上收工了,才拿出来啃。一边啃馒头一边下山,下山后一头扎进万寿宫一带的河里,洗去全身的劳累。在屯子岩突击时,下工后已天黑,又有狼群出没,只得留宿。冬天,要给茶叶施肥,她和男同志一道去苏联仓库(后来的植物油厂)挑粪到桐子坡,有时还去屯子岩担柴回场部。

沈泽容个子不高,参加工作半年,即1959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到北京参加建国十周年国庆观礼,这是湄潭第一人,如果没有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业绩,这么短的时间绝不会赢得如此殊荣。她家里珍藏由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朱德、周恩来六人合署签名的请柬。她说1959年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感到特别荣幸101日早晨,们乘观礼团的专车,抵达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广场上人山人海,欢呼声此起彼伏,彩带飞舞,红旗随风招展上午10时起,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活动。她们站在天安门上,亲眼目睹了毛主席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参加国庆活动的风采。当晚参加了焰火晚会,那是她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美景,千万朵焰火腾空而起,五彩缤纷,姹紫嫣红这一天成了平生最难忘的一天。

她家里还珍藏着两匹围腰,一条粉红,一条阴丹蓝,五彩的漂亮头巾,围腰上面赫然印着“1959年贵州省采茶技术先进工作者”和“1960年全省采茶比武大赛赠双手快速采茶能手”。儿子说他都不知道家里有这样的珍藏。


这些荣誉是用双手和汗水赢得的,含金量极高。历史不会忘记,湄潭能发展成为全省产茶大县,与无数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老茶人直接相关,是他们的艰辛劳动铸就了湄潭茶叶的辉煌!

1960年,因爱人在永兴茶场,她调去那里工作。1965年,组织上为照顾她,制茶车间,这是一项技术活,对于心灵手巧的她,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没有过不去的山,经过求师学艺,她很快学会了制茶。不幸的是,在制茶车间她受过两次工伤,一次是右手被揉茶机压断,至今还有两块不锈钢板和四颗螺丝钉镶嵌在手腕上方;另一次是后面推发酵粉的车撞翻她,车子压在脚上,造成骨折,一直没投好。1975,这位上过北京的劳模理所当然成为组织选派对象,作为工宣队进驻永兴茶场子校,虽然没有知识,她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孩子们,只要有吃苦耐劳精神,任何事都能学会并做好。三年后回场部主要负责妇联工作,永兴茶场先后组建一至十一个队,垦栽面积为7万余亩,并建有茶叶加工厂。垦栽大军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家就在简陋的工厂区,家属有的安排进场有的则一直做临工,工人们劳动强度大,工资低,生活相当艰苦,许多家庭过年时要靠厂里接济。这时候她的贤慧帮了忙,她的人缘好,谁家里有矛盾和困难,她会想方设法解决。而她退休时的工资才76.50元,老伴于1983年不幸去世,儿子读书的费用只得靠她退休后采茶解决。

和许多老茶人一样,过度的劳累,使她疾病缠身,手伤脚伤也时时发着。如今,满头银丝的她还是那样乐观善良,虽然为了荣誉证书一事,她也曾向组织递交过相关报告,由于时间流逝,当年拿走证书的人已从农业厅退休,她找过他,对方矢口否认。也许在茶场或省农业厅浩如烟海的档案一角,有她当年的劳模记载。但就她而言,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她为这片热土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怨无恨,一切荣誉都是过眼烟云,只能说明过去。历史会永远记住那些为共和国不懈奋斗的人们!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959年沈泽容作为全国工人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前排从右往左数第8人为沈泽容。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沈泽容家里的珍藏:获奖礼品
  
  • 千鹤洲
  • 发表于:2012/5/25 10:37:12
  • 来自:贵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全国劳模还是省级劳模如今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一代人的精神,足以让我们敬仰一辈子!
(0)
(0)
  
  • 卡车司机
  • 发表于:2012/5/25 15:37:04
  • 来自:贵州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是应当记住他们
(0)
(0)
  
  • 恨田力
  • 发表于:2012/5/31 21:56:25
  • 来自:贵州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历史,正是这些平凡的劳动者创造的
(0)
(0)
  
  • 随风~飘去
  • 发表于:2012/5/31 22:55:27
  • 来自:贵州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还是那个时代的人值得敬佩
(0)
(0)
  • 睁大眼睛看世界
  • 发表于:2012/6/2 0:05:48
  • 来自:贵州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很无奈 发表于 2012-5-31 21:56:25 :
历史,正是这些平凡的劳动者创造的
(0)
(0)
  • 千手观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7/18 20:42:11
  • 来自:贵州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段精彩的记忆,精彩的历史,精彩的人生!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