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游贵阳阳明祠

  • 坐看云起
楼主回复
  • 阅读:1116
  • 回复:0
  • 发表于:2013/4/2 7:55:40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湄潭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培根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话,反过来理解恐怕也对。像我们凡俗的人,只想肤浅着玩笑着就把日子打发过去,一定是不想做哲学家思想家的。人一思考,不止是上帝发笑,更是自己先就伤神了。即使是偶尔接触一点稍微深奥的哲学文字,就晕乎昏乎宁愿撒手人寰一般撒手那文字了。

可能正是这样,在贵阳呆了半月。培训学习之余,有大把的时间“复习”N年前即使不算读得烂熟也算可以熟得及格不成问题的武侠小说,当然也有大把的时间去喝酒打牌聊天,居然差一点就忘记了去阳明祠看看。

对贵阳不是很熟悉,不过,青岩古镇是多少听说过一些的,可惜离我培训吃住的师大太远。加上,这些年,似乎随意走到一个地方,你都可以看到古镇古城了。凭这点就知道,人心不古的说法一定是极端错误的。当然,鉴宝节目的专家告诉我们,造古迷人的方法其实很不少。所以,古镇,能去看看,当然无不可,不去,自然也无不可了。

还隐约听朋友说起过,花溪有戴安澜将军衣冠墓,倒是很真诚的想去瞻仰。起码,让孱弱着的心性躯壳去沐浴一下钢铁与血火交溅中的意志,也算是生命里的必要。愧悔的是,还没有想清原因的时候,发觉时间早已经白白的淌过去了。那一个地方,也许只能够供奉在心里等待下一次。

幸好阳明祠离师大不远,吃过午饭,斜跨着包,用手机读着武侠,优哉游哉一会就找到它了。

祠本应在山的半腰,只是,祠下的土地,早已经成了城市的楼房街道。不过,在城市的边儿上,祠后高山密林,正是个幽静的去处。也许,哲学家思想家,古今中外,除那些开宗立派的鼻祖如老庄孔孟如柏拉图释迦牟尼马克思恩格斯之外的,都难免不得不幽静着。可能,是哲学本身不如别的东西那样让一般人都可以轻松着去接受吧。

当然,也可能只是我自己才这么感受。那么,我的这种感受,又极可能是源自于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不知道是不是我记错了,至少,在我的中小学时期,教材里好像没有提及过陆九渊王阳明他们哩。今天的中学生知道朱熹,大多数是因为“万紫千红总是春”因为“问渠那得清如许”。可见,做诗人固然苦辛,但也许还是比做哲学家合算的了。

恰巧,我第一次对王阳明有印象,也是大学写作课上老师讲到“金山一点大如拳”。不过,那诗记住了,也知道了王阳明是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也知道了他遭贬谪贵州知道了“龙场悟道”,但是,心里还是觉得玄远得很,没有真正去关注过他。

现在知道,了解一下王阳明,即使只是了解一些关于他的掌故,也还算是不错。

王阳明父亲叫王华,是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状元。呵呵,中国历史上的状元,有譬如王维、文天祥这样名之后世的不多。王华如不是因为儿子,我们肯定难能知道有此人了。不过,也别以为王阳明一来就是好孩子,其实,他少年时虽然读书习武也算刻苦,但是,也有点如今天孩子迷网络游戏一样迷象棋。后来,父亲忍无可忍如砸电脑一样把象棋砸到河中,他才“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了。

嘿嘿,“惊起”之后,这小子果然了得,十一二岁写出的诗,就让状元父亲也脸上贴金,今天的人们读来,也是不得不服气到毫巅。可是,他竟然十四五岁,一寸功名不得就嚷着要给皇帝上书,要提几万人马为国靖难,讨平鞑靼。父亲一点没有夸奖自己儿子理想远大,而是慷慨的让斯文去扫地自己抓起手边书本就劈头盖脸一顿暴打。

呵呵,你以为秀才怕兵,焉知道状元也有如兵的时候呢。更妙的是,一阵书鞭之后,小王说受到教诲了,感谢父亲。状元郎也平静了,孩子你有理想,很好,人皆可以为尧舜,你努力吧。那么,父亲,我不去打仗了,我就做尧舜做圣贤吧。老王要爆炸了,老子一世英名,不被你个坑爹的东西毁了才怪。但状元就是状元,人家不找门路,人家只是好你个王天一,老子非得教训你,啪就给了小王一记大耳刮子。

恕我用这样的语气叙述王阳明先生这些掌故,我在想,作为孩子的王阳明的掌故,也许,可以给我们今天面对孩子一些启迪不呢。还有哩,先生从年少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甚至,13岁丧母后,继母待他不好,他竟买通巫婆捉弄其继母。也许,正因为先生少年即如此,并且,这样的心性不改,才造就他能够“知行合一”,能够不是只做“坐而论道”的思想家而还是大智大勇的政治家军事家。

 读《明史·列传第八十三王守仁》,文末的两段交代亦让人不甚唏嘘。一段,交代先生的后代们为争夺世袭承嗣先生爵位而家族闹腾不休争斗不休。一段,记述先生的学生及这个学生家人那种笃守坚定的风范事迹。先生如有知,也只可悲喜交集了吧。做教育的人,教不了自家的孩子,看来也是古已有之。先生说万物只在人心,那么,成人成才或是成贼,也只在那欲成之人心中了。

呵呵,阳明祠中,的确是很幽静的。可能正是这样被人看好,开了一间茶坊,里面的茶客,倒也都很和蔼很专注的品茶,很细细的聊天,也没有惊扰任何。当然,如果真有惊扰,我想,先生亦不会以为意。毕竟,你来看此茶坊茶客时,则此茶坊茶客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你未看此茶坊茶客时,此茶坊茶客与汝心同归于寂。

 在阳明祠中徜徉了两个小时,希望可以更多是窥探一点伟人的秘密,但是,这么短暂的时间,自然是徒劳的。阳明祠的后山是那样峻拔高起,山顶一亭翼然,自然不得不叫人欣然而往。站在山顶的亭中,山风徐徐而来,襟间袖间,发上额上。城市在脚下,听得街道间的车水马龙,但却有这样置身在了吵闹之外。阳明祠,就是这样的吧?阳明祠和凡俗的人世中的每一处被后人怀想着的地方,就是这样的吧?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