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古镇感怀

  • 淡香绿茶
楼主回复
  • 阅读:1732
  • 回复:15
  • 发表于:2013/5/30 11:50:12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湄潭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散文)                     古镇感怀

淡香绿茶



    永兴,一个古老的小镇,带着历史的沧桑,你从远古走来。曾经你风姿绰约,吸引着许许多多风流倜傥的达官贵人,那时这里,商贾云集,清茶飘香,歌舞升平,茶馆里那清脆而浑厚的评书声宛若昨天,乡场上那人声鼎沸的“潮场”声仍在回响。戏院里的京剧、川剧不绝于耳。繁华与诚信是你最大的特点,你让那些远道而来的客商感受到敦厚的温暖。

    你有着博大的胸怀,坦荡地接纳了无数的外地人在这里客居,有江西的老表、重庆的二哥、湖南、广西的客商……

  你有着便利的交通,东北经凤冈、铜仁可达湖南;北经正安、道真可达重庆;西经绥阳或西南经湄潭县城可达遵义、贵阳……可谓四通八达。

   你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这里有晚清诗人朱文思留下的咏笔、墨、纸、砚的七绝,让后人享受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里有光绪年间《湄潭县志》的主编欧阳曙,他所主纂的《湄潭县志》流芳百世;这里有厚重的浙大文化。抗战时期,浙大西迁湄潭,浙大在永兴办学七年,一批著名的教授、科学家曾在此任教和从事科学研究,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就曾在永兴求学。勤劳纯朴的永兴人民则以博大的胸怀和鱼水般的深情呵护了浙大,养育了浙大。浙大“教育立国,科学兴邦”思想和求真务实永攀高峰的“求是精神”,更是成为永兴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曾经,你有着“一脚踏三县”之说,石阡的行商、施秉的屯兵、湄潭的民众交汇于此,集三县之人气、财气构成了繁华的“商业特区”。

   你物产丰富、五谷丰登、畜牧兴旺,猪牛市场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那唧唧的织布声响彻在深街小巷,演奏出一曲曲优美动听的织布歌谣;红红火火的花纱业吸引着远远近近的人们;绣娘们灵巧的双手在不停地舞动,绣出一条一条背带,编织着一个个充满诱惑的童话,让美丽的故事向各地传递。

    民国时期的中央银行就设在这里。一街八巷,三宫四庙给热闹非凡的古镇增添了神秘与传奇。

   那时,你雍容华贵,犹如一位出身名门的贵妇,在黔北这块土地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如今,穿过时光的隧道,慢步穿行在曲曲折折的幽邃小巷,听着鸡鸣犬吠,宛如置身于遥远的年代。斑驳的老墙是你的面容,夹杂着青石板铺就的窄巷是你的肌体,镂空木刻雕花门窗以及那曾以精致而著称的石库门如你的双眼,经过岁月砥砺的沟檐滴水,仿佛从古老的朝代一直守候到了今朝,注视着所有的过、往。  昔日书声琅琅的书院—欧阳曙公馆,古朴而苍老,至今依然挺立在古镇的深巷间。站在四合院的天井里,仰视着它高大而苍老的风姿,仿佛置身于当年前来求学的莘莘学子中间,聆听诸多先贤的教诲,那是何等的虔诚、热烈与欢畅!  岁月沧桑,所幸的是欧阳公馆几经变故,如今房屋依旧。这是古镇人对文化的敬重,对浙大的向往。

    如今的永兴古镇,褪尽往昔的繁华,宛若一位半老的徐娘,姿色已去、风韵犹存,于静雅中透出小家碧玉的绰约。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遥相呼应,古朴与时髦相互折叠。

   厚重是永兴古镇的本质,从远古而来的气息泛发着靡人的芳香,那些残缺的建筑,长满青苔的石阶,拥着历史、守着永恒凝固的梦境,任凭岁月的更迭,累积起黄沙层迭一般的记忆。

   发展与创新是古镇的明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永兴古镇的决策者们给永兴注满了现代的生活元素高楼林立,古镇文化、古树文化、茶文化如雨后春笋在这里运云而生。对河滨大道、求是大道、幸福大道、茶海大道的打造使古镇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通道,构成了古镇的血脉与骨架,推动着古镇大步向前迈进的步伐,杭瑞高速与黔北高速在永兴境内穿行而过,给永兴的茶产业、米业、药材业、辣椒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走在撒满阳光的大道上,古镇的全貌尽收眼底,一条条平坦的公路,环镇而行,又蜿蜒地伸向远方;一座座高楼林立,一个现代与古朴相结合的古镇就呈现在眼前。

  名茶飘香,茅贡米醇,古朴的宫灯,清澈的河流。现代气息与历史尘埃演绎着古镇的兴旺与发达,无处不洋溢着春的惬意!

 

      
  
  • 雾里看花
  • 发表于:2013/6/5 13:30:27
  • 来自:贵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挺不错的散文,先顶起!

可惜如今的永兴已基本看不出当年的繁华,已毫无古镇的“古”影,永兴,的确是衰退了,和其它镇看起来已无二样
(0)
(0)
  
  • 啷咯哟
  • 发表于:2013/6/5 13:34:18
  • 来自:贵州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文章很好!

但看了现在的永兴,就有“好汉不提当年勇”的感觉,因为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人们去追捧的了
(0)
(0)
  
  • 水车咕咕转
  • 发表于:2013/6/6 9:49:11
  • 来自:贵州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赏读了,顶一个
(0)
(0)
你惹我 我不生气 啷咯都不生气
  
  • dlshn
  • 发表于:2013/6/6 11:40:47
  • 来自:贵州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永兴与湄潭一样,原则上讲是古时走来,虽古但不远古,这是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其历史上的辉煌也可被延续是这重要特征的表现,但眼光一定要实在并具视野,如永兴人的实在与随时随地便可落地生根,有多重文化内含,品位、包容、世俗化等皆可。而近、现代意识有存在空间与成长的路径,不要说什么“小家碧玉”,如果在气质上自己小视了,真就什么也不通了。
(0)
(0)
  • 恨田力
  • 发表于:2013/6/9 10:08:15
  • 来自:贵州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的不大明白哦。。。。。
(0)
(0)
  • 淡香绿茶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6/9 12:42:34
  • 来自:贵州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近段时间对永兴的采访,本人生出了几多的感想,作为一位永兴人对永兴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心情,所以写了这篇散文。对于永兴的评价,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0)
(0)
  • 悬崖松
  • 发表于:2013/6/9 18:00:49
  • 来自:贵州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永兴虽古但不远古,。。。。。。永兴人的实在与随时随地便可落地生根”。冬流水先生可谓眼光独到。
(0)
(0)
  • 千手观音
  • 发表于:2013/6/10 15:10:57
  • 来自:贵州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多次陪客人到永兴参观,一直不敢动笔写一点关于永兴的什么,就是因为我看到的古镇让我不忍品味,我不知道那些去过的人是不是和我有一样的感受。但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采访,我对永兴的看法有了质的飞跃,在相同的年代,永兴接纳了一所国内大学(部分班级),也接纳了国民政府的十七临时教养院,档案资料记载的十七临时教养院在湄潭只有三百多人,一部分在义泉镇,一部分在黄家坝镇,更多的在永兴(199人),后来采访到幸存者,说当时湄潭有七个队,义泉一个队,流河渡一个队,永兴5个队,每队一百多人,总计约有六、七百人。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的家乡牛场只分了几个人,而永兴却分了这么多,这也许就是商业古镇的一个最好佐证。
(0)
(0)
  • 不了了之
  • 发表于:2013/6/10 15:41:21
  • 来自:贵州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古镇还是有它独有的风采的
(0)
(0)
  • 淡香绿茶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6/19 11:29:31
  • 来自:贵州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冬流水先生的佐证与回复!
(0)
(0)
  • 雄鷹
  • 发表于:2013/6/19 16:56:25
  • 来自:云南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小时候的永兴很怀念。
(0)
(0)
  • lkg2
  • 发表于:2013/6/20 16:37:19
  • 来自:江西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原创吗
(0)
(0)
  • 水车咕咕转
  • 发表于:2013/6/22 11:18:43
  • 来自:贵州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怎么就看不出,这当然是原创了
(0)
(0)
你惹我 我不生气 啷咯都不生气
  • 善有善报
  • 发表于:2013/6/22 12:41:40
  • 来自:贵州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