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浙大附中同学情

  • 千手观音
楼主回复
  • 阅读:1046
  • 回复:0
  • 发表于:2007/6/29 17:27:47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湄潭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曾四度播迁,先迁浙江杭州建德,再迁至江西吉安泰和,三迁至广西宜山,最后迁至贵州遵义、湄潭、永兴。当浙大迁至广西宜山时,校长竺可桢提交校务会通过,依照中央大学实验之先例,在浙大创设实验学校,并聘任教育系教授胡家健兼任实验学校主任。来到湄潭后,适当时湄潭县立中学校长离职,主管当局正在物色继任人选,胡家健校长觉得如趁机将湄潭县中与浙在实验学校合并,既可以提高湄潭县中的教育水平,也可以解决浙大实校的校舍问题。于是浙大附中在湄潭创立,后成为当时全国后方著名三所中学之一。

 一九四三年,浙大附中高中第一班学生三十二名毕业,除一人因病示能参加联考,均以优异成绩被分配到当时各后方 大学就读。

 在这一批学生中,有竺可桢校长的儿子竺安,有王淦昌的儿子王懋生等。一九九八年,这批同学经过反复寻找,终于找到了他们中的一位同学,那就是永兴的覃廷贵,这位由于家庭历史原因已经走出家门又回到家乡的人,在同学的盛情邀请下,去了一趟北京,感受了同学情的珍贵。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