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不朽的精神家园》

  • 茶乡广场
楼主回复
  • 阅读:1367
  • 回复:8
  • 发表于:2007/8/15 13:58:37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湄潭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不朽的精神家园

——略述湄潭浙江大学旧址

 文 / 茶乡广场

  凡事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都需要一种精神的支撑,一种信念的激励与鞭策。红军长征的胜利,“文军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以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当今这个变革的时代,在激烈残酷的竞争面前,在物质追求的一些“理念”正充斥着我们的大脑神经使我们感到有些无所适从的时候,我们的精神追求也应该是同步进行的。面对这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一种精神的缺失时常在困扰着我们,让我们感到一种失落,感到一种彷徨。特别是在优越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没有先辈们那种艰苦奋斗的经历,对他们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较为缺乏,甚至不能理解。

  浙大“文军长征”的伟大壮举,虽然已成为一段尘封的历史逐渐远去,但那悲壮而辉煌的一页所传承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却为我们垒筑起一个不朽和永恒的精神家园。珍贵的历史不会被人们忘却,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不朽的!为了缅怀那段艰苦而充满激情的难忘岁月,老一辈浙大人在他们有生之年,陆陆续续成群结队地踏上这片令他们魂牵梦绕的“故土”,去重温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去寻找他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同样,浙大的后来者们,为了追根溯源,为了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也纷纷怀着“朝圣”的心情,虔诚地奔赴湄潭,去追问和寻求老一辈浙大人是如何固守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的。同样,不仅只是为了缅怀那段难忘的岁月,也不仅只是为了加强彼此间60多年前结下的那份珍贵情谊,而更多的是为了更加坚定一种信仰,更加完善自己的精神家园,湄潭人民至今还深深地将那段历史铭记在心,利用一切实际行动去精心保护和展示那一页辉煌,昭示后来者以当年浙大师生为榜样,走教育立国、科技兴邦之路,弘扬“求是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应有的一切力量。

  因此,了解、认识、感悟那段历史,将会使我们潜移默化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升华自己的灵魂,强化自己的国家观念,加深自己的民族意识,激励我们去艰苦奋斗,去不断的开拓和进取。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分别位于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镇和永兴镇境内,原有文庙、天主堂等25处,现保存较好的主要有9处。包括湄潭文庙(浙大办公室、图书馆、医务室旧址)、天主堂(浙大谈家桢等教授住处)、义泉万寿宫(浙大研究生院旧址)、西来庵(浙大湄江吟社旧址)、双修寺(浙大理学院物理系旧址)、浙大农学院畜牧场实验楼旧址、浙大永兴分校教授住处、欧阳曙宅(浙大文艺活动旧址)、李氏古宅(浙大学生住处)等。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是浙江大学教学科研出现春天的历史见证,是浙江大学西迁流亡办学的珍贵遗产。不仅在浙大发展史上,而且在贵州教育史乃至中国教育史上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湄潭浙江大学旧址,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的典范,具有着多方面宝贵的文物价值。因此,20066月,现存完好的9处湄潭浙江大学旧址均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湄潭文庙(浙大办公室、图书室旧址)

位于县城浙大北路皂角南巷,座东向西,平面呈竖长形。整组建筑依山顺势,层层迭上,次第升高。将大成门、南北庑、钟鼓楼、大成殿、崇圣祠,沿一条中轴线分别建于五级平台上,四围有砖墙围护,现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天启二年(1622年)被焚,五年(1625年)复修,增明伦堂、大成门、衙舍、乡贤祠、名宦祠等;崇祯五年(1632年)精修棂星门、大成门、崇圣祠、南北庑、大成殿等。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经湄邑知县甘雨施提议改建;咸丰九年(1859年)号军攻占湄潭县城时毁于战火;同治十年(1871年)于遗址重建;清光绪四年(1878年),湄邑知县曹昌祺倡议全县绅民捐银,再次维修,上漆饰金。民国中后期为民教馆、国民党县党部、县参议会办公室。建国后内设县图书馆、干部宿舍和档案馆等。

  19401946年,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湄潭、永兴办学,将此文庙用作分部办公室、图书馆、公共课教室、部分教师宿舍等。竺可桢校长在湄潭时在此居住和办公,当时曾留学浙大的两名印度学生也居住于该处的钟鼓楼。

  整组建筑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画栋雕梁,巍峨壮观,是贵州三大文庙之一。特别是保存至今的明代石雕和清代木雕,堪为艺术珍品。19907月,县政府与浙江大学合作,建成全国唯一以西迁办学为主题的“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199912月公布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8月公布为遵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6月,对陈列馆进行全面重新布置后,列为“浙江大学求是精神教育基地”。

 

天主堂(浙大谈家桢等教授住处)

  位于县城浙大南路文昌巷,距文庙50余米。其建筑坐东向西,原由大门及左右两厅、教堂、神职人员住宅三部分组成,现存教堂,占地面积400平方米。里面存有红军书写宣传标语22条。1982年维修后建成“红九军团长征纪念馆”。正门牌匾“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司令部旧址”15个大字,于2005年初由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题写。

  始建于清光绪后期,原属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贵阳教区所辖,其建筑为典型的西方教堂风格。193515,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进入湄潭后,为保证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其司令部设在教堂大厅,军团首长罗炳辉、蔡树藩、何长工、黄火青等率机要室、作战部驻于内,在湄潭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

  浙大西迁湄潭时,谈家桢、陈建功、钱宝琮等教授居住于此。谈家桢教授在此完成研究论文《亚洲瓢虫色斑镶嵌显性遗传》;陈建功教授在此撰写了《三角级数论》等论文;钱宝琮教授在此完成了数学史、天文史等20多篇论文。以上论文均在国际国内学术界产生过巨大影响。

  教堂内有红军长征途中红九军团司令部留下的宣传标语和浙大西迁办学时该校教授居住的重要史实。19822月公布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8月公布为遵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5月,对红九军团长征纪念馆的陈列进行了全面重新布置。

 

义泉万寿宫(浙大研究生院旧址)

  位于县城内著名老八景之“寒潭映月”旁。背靠象山,东西频临河流,分别有茶科所平桥、湄水古桥、湄水新桥、枫香湾大桥与四周相连。整组建筑呈长方形,为两殿一楼两进建筑,占地面积933.2平方米。正门砖砌八字牌坊,其次为戏楼;戏台两侧各建配殿两幢。两厢后为阁楼遗址,再次是正殿,后为左右两厢房,最后为后殿及水府寺。

  始建于清乾隆末至嘉庆中期年间。咸丰九年(1859年)至同治七年(1868年)因号军攻占湄潭县城而毁于战火,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19399月,民国政府农业部派刘淦芝(浙大农学院教授)、李连标等来湄潭筹建“中央农业部实验所湄潭茶场”,其办公、实验、住宿于此。

  浙大西迁湄潭时,曾将研究生院设于此,其农学院又与湄潭茶场联盟,在浙大蔡邦华、卢守耕、陈洪逵等教授的参与下,刘淦芝场长等与浙大师生一起对湄潭茶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工作。完成了《湄潭茶树土壤之化学研究》、《湄潭茶病害之研究》等10多个科研课题,并按龙井茶工艺研制出别有风格的“湄红”和“湄江翠片”等茶叶品种,为后来湄潭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该建筑群镂空雕刻,建造结构精美绝仑,是黔北东部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江西会馆。它是对贵州开发史、商业史、浙大西迁湄潭办学史、茶叶科研发展史、文艺活动等进行研究的重要实物。200312月,公布为遵义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来庵(浙大湄江吟社旧址)

  位于县城东南4公里的湄江河畔飞凤坡山腰,此坡相对高度30,其上悬崖峭壁,藤蔓披挂,石级曲径,古柏参天。其中有古树50余棵,百年古柏占70%。景区保护面积6000平方米,东向田畴平旷,丘陵起伏,湄江缓流;南向小山葱绿,水泥乡村公路横贯其间;西向与此坡顶略高,有一古道与山岗相连;北面断崖临江,江水澄碧向西流去。其间绿树相拥,翘角飞檐,玲珑剔透,古色古香,集山、水、石、树、房浑然一体,为湄江山水精典。其建筑群由山门、门房、围墙、曲径、藏经阁、大殿、偏殿、休闲屋、观景台等组成,总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几处石壁刻有“大错和尚独酌处”和“浙大师生郊游处”石碑和摩崖石刻“河山一览”等。

  此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后期,原名朝阳庵。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明臣逸士钱邦芑应挚友郑之珖、范之邀来到湄潭,将一度荒废的此庵略作修葺后更名为“西来庵”。咸丰七年(1857年)重修,又更名为“川主庙”,后毁于战火。光绪六年(1880年)第四次修复,复旧名“西来庵”。民国七年(1918年)第五次维修,开办风云小学。

  浙大西迁湄潭后,苏步青、江问渔、祝廉先、钱宝琮、刘淦芝、郑晓沧等教授、学者常在此组织“湄江吟社”品茶作诗,留下众多诗词佳作。现存400年间历代文人墨客歌吟西来庵的诗词歌赋达100余首,其中浙大教授诗作20余首(苏步青、周本湘、祝廉先等占7首)。此地还是浙大师生假日游览胜地和临时教学点,浙大地下党和进步学生也多次在此筹划革命和抗日活动。

  200310月,完成第八次大维修,12月被公布为遵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修寺(浙大物理系旧址)

  位于县城西今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南侧,东西两侧靠公路,平面呈三角形,占地面积250平方米。现有两幢,坐西朝东一幢为砖混结构,一楼一底8间;坐北朝南一幢为全木结构,3开间。现有尼姑居住,从事佛事活动。

  双修寺始建年代不详,属典型的黔北民居式建筑。浙大西迁湄潭时,将理学院物理系设于双修寺内,并在此修建有一幢物理实验大楼(已毁)。1946年,浙大东归返杭后,此房继续由原双修寺尼姑居住。

  王淦昌、束星北、卢鹤绂三位教授曾在此从事物理学教学和研究,王淦昌教授在此完成《关于探测中微子建议》论文在美国发表;卢鹤绂教授在此完成《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利用》论文,在当时国际物理学术界引起震动;束星北教授在此完成《加速系统相对论转换公式》论文。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曾在此就读于物理系。

 

浙大农学院畜牧场实验楼旧址

  位于县城北3公里的西山垭山腰(今龙泉山森林公园)内,四周林木苍郁,林海涛涛,曲径通幽,空气清新,是避暑闲情的好地方。

  该建筑属全木结构,一楼一底,占地面积204平方米7开间,现中间有过道,单间房共计24间。原建有牛舍、猪圈等附属畜牧设施,现附近有居民住宅。 

  该楼由浙大建成于19406月,是浙大师生们进行动物解剖、动物基因与遗传等实验教学的场地。其间,有彭谦、曾慎、白汉熙等教授先后带学生来此上微生物实验课。

 

浙大永兴分校教授住处

  位于县城北20公里的永兴镇张家巷。为民国时期商人张春甫先生和王姓两家共建之民房,建于1939年末。194012月,浙大永兴分部建立,该民房作为浙大教授公寓,使用期达6年,其间许多著名学者如束星北、储润科、谭其骧、费巩等教授曾寓居于此。

  该建筑呈“7”字状转阁,一楼一底,全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王家一幢为坐东向西,转阁后有一楼一底横排;张家一幢为坐北朝南,大五柱四瓜排列。

  该建筑规模宏大,采光通风良好,属黔北汉民族楼房建筑风格,虽经60余年仍保存完好,因浙大西迁湄潭时为浙大教授、讲师公寓而闻名。

 

欧阳曙宅(浙大文艺活动旧址)

  位于县城北20公里的永兴镇政府所在地。占地面积572.79平方米,石门四合院,木结构建筑,有风火墙。正房重檐小青瓦;左右两厢房均为单檐小青瓦;下房为单檐青瓦;天井为青龙骨石,上有羚羊角、贝壳、鱼类等化石。间楣上为三幅石刻凸雕,中为“鹿吐玉书”,左右对称“喜鹊闹梅”与“犀牛望月”,下为“二龙戏珠”,石门框楹联仍清晰可辨。

  始建年代不详。同治六年(1867年)毁于战火,同治九年(1870年)至十一年(1872年)间,欧阳氏修复。浙大一年级迁到永兴办学,师生们常借用其天井坝排演文艺节目,至今部分浙大老校友对此印象依然深刻。

  其建筑充分展示黔北民居结构与中原北方民居风格的有机结合,四方天井,舒卷优美,安全坚固,古朴典雅,格调大气,体现了汉族儒家宗法伦理特点。

 

李氏古宅(浙大一年级学生住处)

  位于县城北20公里的永兴镇中街(永兴供销社内),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上房一层带虚楼;中间为四方天井;左右厢明暗两间。三房为青瓦覆盖,石板铺地,四周砌空斗砖风火墙。水磨青石龙门门框,门楣上方刻“青莲世家”,门窗上有一副石刻楹联。

  始建年代不详。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战火,同治八年(1869年)至十年(1871年)间修复。浙大一年级迁到永兴办学,曾为李政道等学生集体宿舍楼。

  此建筑为典型黔北四合院,结构紧凑,小巧玲珑中显出大气,充分显示了明清时期西南市镇殷实富绅人家的精典民居风貌,属黔北民俗文化建筑陈列之典范。
  
  • 嫣然回眸
  • 发表于:2007/8/15 14:33:45
  • 来自:贵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思考越来越深刻了哟!
(0)
(0)
  
  • 啷咯哟
  • 发表于:2007/8/15 21:54:18
  • 来自:贵州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佩服!楼主真是费心了,提供了这么多珍贵资料!
(0)
(0)
  
  • 睁大眼睛看世界
  • 发表于:2007/8/17 11:05:43
  • 来自:贵州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有这么多资料,好好学习了!

谢楼主!

(0)
(0)
  
  • 恨田力
  • 发表于:2007/8/19 21:11:08
  • 来自:贵州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朽的精神家园!学习了!
(0)
(0)
  • 千手观音
  • 发表于:2007/9/6 16:50:33
  • 来自:贵州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帖子好,感谢了。
(0)
(0)
  • 381138
  • 发表于:2007/9/7 9:26:16
  • 来自:贵州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在哪儿去弄这好的资料,这就是现成的。谢楼主了!

(0)
(0)
  • 千鹤洲
  • 发表于:2007/9/7 22:13:34
  • 来自:贵州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是该谢楼主的辛勤劳作,搜集整理这些资料也非一日两日所能!
(0)
(0)
  • 白雪飘
  • 发表于:2007/9/18 16:43:07
  • 来自:贵州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也有一个家,它是温暖的,我喜欢,我也喜欢我的家乡。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