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随笔】读书札记(2014年5月,选5)

  • 俺个海皮皮
楼主回复
  • 阅读:1140
  • 回复:7
  • 发表于:2014/6/1 15:40:28
  • 来自:海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湄潭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读书札记(20145月,选5

 

1

 

读木心,他引古人说,以勉励听他讲文学的陈丹青等勤奋读书:少年读书如窗中窥月,壮年读书如阶前仰月,老年读书如山顶望月。(《19891994 文学回忆录》第319页)

盖老年读书,高台近月,一仰周附,皆有风月可鉴,皆有文章可成。

与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中的第一境界不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道的是人到高处,为寻找和抵达远方而壮志踌躇。人至老年,除了倚老卖踹、为老不尊者外,阅历与心境自成一个远方或高度。而读书,不比拳脚,不讲少武之力与干云之气,也不会再有第二境界中的憔悴与瘦,因为早已有过。至于第三境界中千百度的寻与募然之得,顶多,只换来会心一笑,因为晓得读书读到山顶望月时,所求无多,而能有的可求,冥冥中自会水到渠成。

无论是哪一位古人所说,或是木心假托古人所说,反正此话甚合我心!49岁,老年乎?至少已非壮年,正是木心所称的“读书的好时节”,我当好好读书。

  

 

2

 

木心讲波斯文学,讲十二世纪波斯四大诗人之安瓦里(《19891994 文学回忆录》第320页),说他有句名言:诗人不到五十岁,不要写诗!

震耳欲聩!因为前所未闻。

以前,听说欧洲古迹较多或历史文化较为丰厚之旅游目的地,要求本地导游需具备一定的年纪和阅历,认为导游的最佳年龄为45岁左右。其意旨清楚不过,因为45岁的肚子里,有东西可讲;45岁的嘴巴,讲得出东西。

50岁的激情与笔呢?洗去旖旎与繁缛的修饰,正当铺排成峭拔而厚沉的诗!

今年以来,我重拾中断十余年的写作,自认为多少有些可读可品之作,似也印证:以前受教育,讲写诗专属于年青人云云,实为大错大谬!

同样大错大谬的,应当还有“人过四十不学艺”一说。世人只知用这句草草地自我糊弄一下,却不知其歹毒的后半句:坐吃等死度余年!

我喜安瓦里!因为安瓦里有此名言,让不少人搓红眼捋白发,倍感欣喜与快慰!

  

 

3.

 

今天读书之易,只要知书名或作者的大概,百度一下,即有其文本及各种论释与介绍目不暇给。

如此,在网上读到了《浮生六记》。

只读几行,便欲罢不能,一直唏嘘,甚至濛濛有泪。

一碗粥,初为芸娘藏备于闺阁,是特为“我”启开的少女情怀,是两情相怡的肇端,是滥觞开来的稠稠的温暖。但是生离死别,也有一碗粥,微凉,最后冷,冷到你与芸娘或者美好故事的相隔,不是时间几百年迢遥的距离,而似乎只是薄薄一页纸上的阴阳。

 

芸强颜笑曰:“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传奇,可名《吃粥记》矣。”逢森(子,尚年幼)闻声亦起,呻曰:“母何为?”芸曰:“将出门就医耳。”逢森曰:“起何早?”曰:“路远耳。汝与姊相安在家,毋讨祖母嫌。我与汝父同往,数日即归。”……逢森忽大哭曰:“噫,我母不归矣!”

……是行也,其母子已成永诀矣!

 

我最怕见骨肉分离和苦难重逢的场景。那声突然的稚子的大哭,实来自神性的洞悉!

  

 

4.

 

从周作人《一茶的诗》一文里读到了小林一茶,惊喜,感动,唏嘘再三。于是赶紧百度,搜出一大堆有关这位日本江户时期著名俳句诗人的介绍与作品。

农家子,大半生流落,注定他是以天生的秉性与才情去写诗的诗人。

幼失恃,受继母虐,五十岁上始娶妻,又遇幼女夭折……, 种种人世间的大悲苦,他不敏感细腻、内敛敦和、当阵阵风吹才怪,否则阴暗致乖张,致疯癫。

 

唯我在此

唯独我在此

雪落下

 

读到三个一茶。这是骨子里的一茶,天地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一个孤儿,或诗人!

 

第二个一茶,俗世里的一茶。他写爱恨交加、回也回不去的故乡:

 

故乡啊

触着碰着

都是带刺的花

 

更多的,源于他在寂寞的成长中,对一草一虫的感悟与感动,即便是“略带湫秽的气色”(周作人语)的苍蝇、甚至跳蚤和虱子。这是第三个一茶,变形记里的、物我同悲的一茶。

 

(苍蝇)

不要打哪

苍蝇搓他的手

搓他的脚呢

 

(虱子)

喂,虱子呵

爬吧爬吧

向着春天的方向

 

字句间极少形容词。尽管俳句是不可译的诗,小林一茶的俳句,其文字本身的平淡、萧散与张力,还有那掖藏不住的欢喜,却毕然于纸上。

俳句的美,美在省略与留白;小林一茶俳句中,被掖藏、被省略而不被轻易看见的,是荡涤人生一世的凄风苦雨。

所以,年轻人读不了俳句,今天的人读不了小林一茶。

 



       5、 


 

读蔡旭。老先生送我散文诗集《大波微澜》,今年初刚出版,他的第24本集子。

20年前读过他,秾词纤言,一个中规中矩、认真但缺乏个性的歌者。

今,从他隔三岔五传上“海南文苑”与集子里的的近作,又再读他,仍然以旁观者低吟浅唱的居多,遣词平淡,甚至直白如口水话,但时时陡然地来一句双关或点睛,于平淡中出奇、于简省中见巧。这是他的变化,或者造化。

突然觉得,在经年累月的俯仰之中,他的似乎有意隐去个性的持续的写作,其实也成为悟道得道的一条险径,直到信手拈来,皆有文章。他不是从当事者主观浪漫的角度,以奇谲的意象与跳跃的想象,鲜明而亮丽地,出入于歌唱的内心。

少时看齐白石的画,不知大巧若拙。原不喜米芾,不解其何以那么嫌恶塔尖上的二王。后,方知书法史上唐重结构、宋偏意趣,而米癫子的“刷”字,八面出锋,随机巧变,自成“风樯阵马”(苏东坡语)。字不一定好看,但耐读,且难追摹。

因此读蔡旭,无论做人或写作,包括读的或被读的,读得出的实为一种角度,而且,更是一种态度。

  
  • 指点丹青
  • 发表于:2014/6/1 23:34:54
  • 来自:贵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得出,楼主是位勤学、善思的人·······
(0)
(0)
  
  • 俺个海皮皮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6/2 8:08:59
  • 来自:海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传稿接受审查,今早始见所传札记,赶紧将原拟一起传上的几句话补上。

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将此“札记”传上,以求与家乡各位师友分享。
个中谬误与冒昧,姑且不论,惟望抛砖引玉,权当同好者之间且读且写的一点共勉。

再祝大家节日快乐!

[此贴被俺个海皮皮于2014-6-2 8:10:52编辑过]
(0)
(0)
  
  • 俺个海皮皮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6/2 8:09:58
  • 来自:海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楼(信手丹青)的帖子
谢谢首评!端午节快乐!
(0)
(0)
  
  • 远远近近
  • 发表于:2014/6/2 11:10:09
  • 来自:贵州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有点高深咯
(0)
(0)
  • 一路花香
  • 发表于:2014/6/4 16:32:19
  • 来自:贵州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坐看云起
  • 发表于:2014/6/9 22:02:57
  • 来自:贵州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似平淡随意而且“杂”,但是自成意趣。喜欢。
(0)
(0)
  • 俺个海皮皮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6/20 16:53:19
  • 来自:海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竟然年份(应为2014)都搞错了,汗哪!

谢谢 远远近近、一路花香 来读、留评!
谢谢兄弟坐看云起!你近期散文渐入佳境,值得期待。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