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自析《独吟湄江山川》之二——打鼓坡及面对的人和事(1)

  • dlshn
楼主回复
  • 阅读:16640
  • 回复:6
  • 发表于:2015/3/1 3:45:58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湄潭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自析《独吟湄江山川》之二——打鼓坡及面对的人和事(1)

   



上篇对寂静一词的境界意义作了说明,同时对借用聂鲁达诗情的百转千回作了交代,该入正题了。

先说打鼓坡上曾面对的人和事。

打鼓坡是怎么回事?可能,不但外来观景湄江的游人有的不免是个疑问,就湄潭本地人而言,嘴上说着打鼓坡有景,但有时也可能不免纠结。

先说面对的人和事。

有个外面朋友来湄后我带他上了坡,那是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末。他到湄刚踏出车门,脱口而出第一句话:“这里可是居家养生的好地方。”在打鼓坡上,他再说:“湄潭是一个蓄势待发的地方。”他是桐乡人,早期偶然的机会在桐乡市中心仅花数千元买得一处老房,仅过七年房地产猛涨,市值数十万,他因此发了。后用房产抵押贷钱做起生意,成了生意人。暴发的原因,我想使他看到愉悦的地方便会说它能发,是心理暗示的使然。但他对湄潭感受的两点与历史上湄潭的人文感受是不谋而合的。一个是清时《遵义府志》的作者郑珍,他来湄吟出的对湄境的理解:“萧疏风景似江南”。这里的“江南”一词是中国人对生活追求的价值取向,指适于人创造生活、享受生活之意,与这位朋友赞湄潭是居家养生的好地方是一致的。关于“发”这话题,在清时为康熙《湄潭县志》作序的作者就预示过。在《序》中他赞当时主湄宰臣杨玉柱治湄有方,赞湄必“蓄之久者,其发必盛。”后来证明,湄潭确做出了些大事。

不过,看打鼓坡过程中要这朋友说出所以然来他就杵在那里了,还很不服气。第二天他便借了部自行车说要山上山下围了看个透。这样围观了一番还是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再给他安排了一部车跑了两天专门去观赏探讨一番,结果还是说不清好的真谛来,最后只得留下个认为很好的感觉就离开了。

后来我告诉他,一个是历史误解,一个是太过功利,受这两样东西限制,是说不清湄江地域自然、人文景观意义的。

而只以获利论,有个朋友就直接搞笑了。他也是东南那方的生意人,带他上打鼓坡一番观景后,那老兄有些激动便说:“把这地方给我带回去,我可就大发了!”这真是的,山川地势形貌可是搬得走的,大概是想赚钱都想疯了,别人有好东西便图是自己的,拿去不过是赚钱的工具,糟贱自然啊。我揶揄他。

当然,这客人就是生意人,除了赚钱有意义,谈景观人文只是对牛弹琴了。

还是再用东南那方的人来说。

南明时丹徒(今镇江)人钱邦芑隐居湄境,写过一篇《水源洞记》,在解释为什么会将高五里的大山仅称为五里坎(今五里坡)时说:“大约川黔多大山,高者或至数十里,危峰插天,层峦阻日,多险峻,艰于跻蹑,故土人见山之高仅数里,而可登蹑者,牵卑视之,谓之曰坡曰坎。其方言相传如是,而其实以兹山置之吴越间,则已巍萃陡矗,其尊为峰,为岭,而位之名胜之闻矣。”

吴越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山岳稀罕,突兀地在其间置一大山还巍萃陡矗的话,自然当得起为峰为岭必位名胜之闻。不过,钱邦芑这样的历史风云人物,大概不是在说没意义的话。一则作为明王朝倾覆后,挽危澜以图复明而入仕南明朝的高官重臣,在湄吟咏山川,是把西南大山大川的山地景观意义,具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来看的。如巍萃陡矗,在中华文化里有仁者爱山一说,表示儒者坚实、坚定的意志品格,而西南山地环境及曾在历史上的作用,无疑给了他作为儒者一面坚强执着的品行意志;危峰插天,是悟是去感知。就钱邦芑而言大概希望悟得认识的突破,感知到天地精神的渴望和探求(后他祝发为僧号“大错”,应与此有关);层峦阻日,多险峻,写照他对自我精神追求之不易的一番认识(南明最终覆灭,他就没达目的)。而当最终命运不济,在湄山水间,他也还能聚几隐士“尚得山水琴书,啸傲天地。”显见得,钱邦芑的见解,让人听着要顺耳多了。

 当然,我们不能把世人都拿来与钱邦芑这样的风云人物作比较,何况钱邦芑是处朝代更替的乱世。我是说,有点客观的视角和中国传统人文素养的內涵,还是应该提倡的。

事实是,费些笔墨说些上面的人和事,是想说,接待过不少外地来贵州湄潭的朋友,南、北、东的都有吧,他们一番观感后,一个模子样听得他们说得最多的:“没想得到,真没想到……”。意思是湄潭这样山清水秀、怡人自得的地方,与他们误解于历史迷雾中的概念竟自相去太远了,大有看了便觉恍然大悟之感。如果,真心真意的人这样说,我们又展现出了亮丽的一面给别人得到赞许,嘴上不说但心下可能是十分受用的。只是来的人多了都这样如是说,难免有些不对的地方。

什么不对的地方呢?有历史的误解这也想得通,中国太长农耕条件下的封建历史,闭塞的东西多点可以理解,只是误解显得太过太深沉让人就不易去接受?不说都开放到什么时代了,那些陈旧的东西竟自就抹不去。而更有甚者,属固执偏见类的吧,那话里话外含着别的意思。亦即嘴里赞着说着想不到什么的,但表现出来的是他就要这样大惊小怪的,反正管不了眼前见的是什么,而是因为有误解就是要误解。

比如有位多少有点名气的茶人,我带他去看永兴到随阳山近两万亩连片的丘原茶园。后,我问他:“你的足迹遍历了中国茶区,如此成规模连片的茶园看到过几处?”他的回答来得很快:“是有的……”但很快顿住欲言而止了。我想他是突然想到我也跑过不少茶区的,随便讲那个茶区有此规模是骗不了我的,不好随便讲。过了好一阵,他免强得有点涨红了脸告诉我:“湖北省有,大概也规划好了,在建设中。”这话说的,还建设中,不如说,湄潭这偏隅之地怎么能够独享如此规模而首屈一指的顶级茶园呢?我心里揶揄他,嘴上当然没说出来,对他一问只不过是想试探一下他是否有客观的视角,他即这样说,也不过如此而已。这早前,我接待过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总公司付总,早六十年代始她就做茶叶贸易,带她看了黑桃坝茶园再看“茶海”后,回到县城再上到打鼓坡看山地茶园,然后我提出“茶海”规模的地位问题,虽是女士她稍有点矜持,但她很坦荡,突然一楞后,稍有沉思,然后告诉我:“真还没想过这问题,在映象中,这之前真还没看到过如此连片这样大规模面积的茶园,这是我几十年做茶贸易所见茶园最大规模连片的了。”她没说永兴“茶海”规模是首屈一指的,只说没想过这问题,当然是很客观的了。而我带一个日本做茶的什么会社的社长去观茶海,情形又不同了。看了如此起伏连片规模的丘原茶园,他眼睛都发绿了,一脸的羡慕忌妒恨,夸口说他在浙江、福建都租有茶园,毎亩他最少投入万多元到二万元重新建设。当时茶场场长也在,问他二万元才建一亩茶园能使茶做到何等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我们这有三千的投入就OK了。那老兄听得急火了说,主要是有机绿色达标准的,不达标准是不行的。他开口问场长租给他三千亩行不?场长告诉他给一个亿就行。他问是美元还是人民币,场长回说是人民币,但我对小日本不感冒,打断翻译让他告诉说是美元,那社长听了就翻白眼了,还没等他说话我就让翻译告诉他,福建、浙江茶园搞有机绿色除治理农残外主要是治理重金属污染,我们知道日本在工业化过程中汞、砷、铅等重金属污染是灾害性的,为治理那银子是花的哗哗的,所以借鉴教训,投入当然得大大的。可能这话戳到那个小日本社长的痛处,“大大的投入不会有回报率,是不可行的。”这小子,让他看看或者一脸羡慕忌妒恨都行,想要可真不行。

以上的人和事可能典型些,若都要列出来,作为湄潭人,要数落的可能多了去了,就节约点笔墨吧,我还是喜欢钱邦芑的客观和点赞:“故土人见山之高仅数里,而可登蹑者,牵卑视之,谓之曰坡曰坎。”山民特征,廖廖数语,那种勇气和自在让人一目了然。其实,湄潭人也可大度一点的,若遇太过偏见与固执的,不妨“牵卑视之。”大山嘛有那一份坚实、坚定的性格,是高原山地赋予了山民的。当然,结合自析《独吟湄江山川》这首小诗,我斗胆解释,“脚下大地/在路上/也在山巅”,借用的就是钱邦芑点赞的一份勇气和自在,另外就是面对误解的一份自娱的固执。               

 
  
  • 祖波
  • 发表于:2015/3/1 10:40:57
  • 来自:吉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湄潭,就像一杯茶,得细细品味!
来自手机版
(0)
(0)
  
  • Wolf乐忆
  • 发表于:2015/3/1 13:24:56
  • 来自:贵州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文得顶
也许爱你是错,但我不后悔爱上你,希望让我下辈子还能遇见你!既然爱上你我就不后悔,我愿永远陪着你,用我的一生爱你!
  
  • 云眉
  • 发表于:2015/3/22 21:30:14
  • 来自:贵州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故土人见山之高仅数里,而可登蹑者,牵卑视之,谓之曰坡曰坎。”山民特征,廖廖数语,那种勇气和自在让人一目了然。其实,湄潭人也可大度一点的,若遇太过偏见与固执的,不妨“牵卑视之。”大山嘛有那一份坚实、坚定的性格,是高原山地赋予了山民的。当然,结合自析《独吟湄江山川》这首小诗,我斗胆解释,“脚下大地/在路上/也在山巅”,借用的就是钱邦芑点赞的一份勇气和自在,另外就是面对误解的一份自娱的固执。               

(0)
(0)
漫天飞舞的雪花虽然洁白漂亮,但是一和大地接触瞬间即逝。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