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湄江浪花”之四: “泽溪兰香”的没落

  • 绅士长弓
楼主回复
  • 阅读:11920
  • 回复:6
  • 发表于:2016/5/27 12:23:24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湄潭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湄江浪花”之四

 “泽溪兰香”的没落

绅士长弓

二〇一六年五月



“泽溪兰香”是湄潭老八景之一,又叫“泽溪兰吹”。湄潭去遵义的公路经养马塘前,穿过大田坝中由北向南溜来的一道小山脉,宽约一里,满山松、杉和青杠树,山根一道小溪流向左边约1里远的湄江。小溪名叫泽溪,公路穿过的山脉峡口叫泽溪口。泽溪口两边山上,自古遍地长满春兰,一到初春,兰花绽放,满山幽香,我们叫兰草山。上世纪50年代遇上天气好,一群一群人结伴到树林中游玩,在树下闭眼休息,就为闻这大自然馈赠的满山兰香。

但是到上世纪60年代中叶,泽溪口兰花突然消亡了,兰香自然也没有了,湄潭老八景“泽溪兰香”的传承到此终止。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让千百年来幽香袭城的遍山兰花香消玉殒?幼年时我们不得其解,几十年后再回头,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其一,人为原因。兰花高雅,种养费神费力,解放前也就是达官贵人、地主老财、文人墨客家里侍养;平民百姓终日为求温饱辛苦劳作,没有时间、也没有那份兴趣侍弄兰草。因此从泽溪口山上采挖的兰花总量少,对兰草繁衍基本无影响。解放后,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精神追求也上了档次,家里侍养几盆兰草理所当然,春天到泽溪口两边山上去挖兰草回家栽种欣赏成为时髦之事。我去泽溪口挖过几次兰草,每次在山上总遇到几人、十几人在寻找、采挖,一提篮一提篮带下山,采挖的速度超过了兰草自然分蘖繁衍的能力,兰草日渐减少。

其二,自然原因。兰草是肉质根,侍养时盆土要见干见湿,即土干了一次浇水浇透,然后一直到盆土再干时才浇,绝不能天天浇水,肉质根被水泡着会腐烂;但盆土也不能干的时间过长,过长则肉质根会把储存的营养输送叶片,根会枯萎、全草死亡。1959-1960二年的连续大旱,土地板结,五寸深的土地都是干灰,兰草在这样的条件下大量枯萎死亡。

其三,环境原因,也是泽溪口兰草消亡的最重要原因。兰草高洁,家里侍养时得放在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散见疏漏阳光的地方,特别忌污浊空气侵害,有人抽烟的房间、生火盆烤炭火或生煤炉取暖的房间、有做饭炒菜的房间都不能存放,否则十来天兰草就会枯萎。尤其煤气是兰草第一大害,兰草被煤气熏到二、三天就会死亡。1961年,泽溪口公路桥头、也就是兰草山的山脚,当地农民建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石灰窑,就在兰草山开石烧石灰,用露天窑的形式,一层石灰石、一层煤炭,露天焙烧,晚上行人路过时都看到大火熊熊。烧石灰的煤炭散发出的煤气弥漫笼罩在山间、峡口,行人路过都感到呛人。这处石灰窑一办多年,给山上的兰草带来灭顶之灾,到1965年我们支农劳动经过兰草山时,山上再没有见到一棵兰草。呜呼!
  
  • dlshn
  • 发表于:2016/5/27 13:15:34
  • 来自:贵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不约而同,我也为兰草(春兰)在泽溪的消失考查过,不知曾毁于大旱,后几原因所见有所同。当然我考查时主要是此处有好些人家还有一定庭院种植数量和传统,后吹起兰草疯时,一夜之间便被盗绝,从此此地兰草绝了,惋惜尤甚。

另,那个地名名称后来还被人误为“仄溪口”、“撮積口”(患水之地的意思),等等的,也让人不胜咦嘘。
今天湄城三号线道路在此,原面貌也无影,但兰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首洁及“王者之香”的典实,作为湄潭人是不应该丢的,记住它,不仅湄城飘香,更是香于域外至远。
(0)
(0)
绅士长弓
绅士长弓: 家传的宝贝看惯了,好像本来就应有之,不足珍惜,直到有一天突然失去他,这才感到无法挽回的心痛!让我们记住“泽溪兰香”消亡的教训,提醒人们在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的同时,一定要敬畏自然,保护好祖宗留下的东西!
  
  • 陶醉于你
  • 发表于:2016/5/28 9:00:19
  • 来自:贵州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因对这些历史不太清楚,唯有默默的顶!
来自手机版
(0)
(0)
成就梦想
  
  • 睁大眼睛看世界
  • 发表于:2016/5/28 15:28:42
  • 来自:贵州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原来还有这段历史
(0)
(0)
  
  • 阳光天使
  • 发表于:2016/5/29 11:16:25
  • 来自:广东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如果老师不分享,我估计我一辈子也不会知道!
来自手机版
(0)
(0)
  • 千手观音
  • 发表于:2016/10/29 11:24:17
  • 来自:贵州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对于湄潭的老八景,我等太过模糊,这么一写,明晰了。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